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阅读答案与翻译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阅读答案与翻译

  昔赵宣孟将上之绛,见骫①桑之下有饿人卧不能起者,宣孟止车,为之下食,蠲而餔之②,再咽而后能视。宣孟问之曰:“女何为而饿若是?”对曰:“臣宦于绛,归而粮绝,羞行乞而憎自取,故至于此。”宣孟与脯二朐,拜受而弗敢食也。问其故,对曰:“臣有老母,将以遗之。”宣孟曰:“斯食之,吾更与女。”乃复赐之脯二束,与钱百,而遂去之。处二年,晋灵公欲杀宣孟,伏士于房中以待之。因发酒于宣孟。宣孟知之。中饮而出。灵公令房中之士疾追而杀之。一人追疾,先及宣孟之面,曰:“嘻!君舆!吾请为君反死。”宣孟曰:“而名为谁?”反走对曰:“何以名为?臣骩桑下之饿人也。”还斗而死。宣孟遂活。此书之所谓“德几无小”者也。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故诗曰:“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人主胡可以不务哀士?士其难知,唯博之为可。博则无所遁矣。

  孟尝君前在于薛,荆人攻之。淳于髡为齐使于荆,还反,过于薛,孟尝君令人礼貌而亲郊送之,谓淳于髡曰:“荆人攻薛,夫子弗为忧,文无以复侍矣。”淳于髡曰:“敬闻命矣。”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对曰:“荆甚固,而薛亦不量其力。”王曰:“何谓也?”对曰:“薛不量其力,而为先王立清庙。荆固而攻薛,薛清庙必危,故曰薛不量其力,而荆亦甚固。”齐王知颜色,曰:“嘻!先君之庙在焉。”疾举兵救之,由是薛遂全。颠蹶之请,坐拜之谒,虽得则薄矣。故善说者,陈其势,言其方,见人之急也,若自在危厄之中,岂用强力哉?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节选自《吕氏春秋·报更》)

  [注]①骫:通“萎”。②蠲而铺之:做成粥而喂他。蠲,通“饘”,稠粥。餔,同“哺”,喂。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

  强A力B则C鄙D矣E说F之G不H听I也J任K不L独M在N所O说P亦Q在R说S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吾更与女”的“更”意为另外,与《陈情表》中“更相为命”的“更”相同。

  B.诗,即《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

  C.文王,文中指姬昌,周太王之孙,周朝奠基者,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

  D.颜色,意为脸色,与《琵琶行》中“暮去朝来颜色故”的“颜色”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宣孟在去往绛的路上遇见枯桑下一个饿倒的人,就施舍食物给他,在得知他挨饿的原因后又送给他肉干和钱。

  B.晋灵公准备谋杀赵宣孟,他请赵宣孟饮酒,并派勇士潜伏在房里等待,赵宣孟识破晋灵公的阴谋,中途逃跑了。

  C.淳于髡出使楚国,返程途经孟尝君的封地薛,获得孟尝君亲自送行郊外的礼遇,并从他那里得知楚攻薛的消息。

  D.淳于髡向齐王指出楚、薛各自存在的问题;齐王因为先王宗庙在薛,所以立即发兵救薛,薛因此得以保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宣孟德一士,犹活其身,而况德万人乎?(4分)

  (2)至于齐。毕报,王曰:“何见于荆?”(4分)

  14.文中所述赵宣孟与孟尝君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答

  10.(3分)B,JP(原句标点如下:强力则鄙矣。说之不听也,任不独在所说,亦在说者。)

  11.(3分)AXA项中两个“更”含义不同。“更相为命”的“更”意为“轮流、更替”。)

  12.(3分)A(“在得知他挨饿的原因后又送给他肉干和钱”这一解说与原文所述不吻合,赵宣孟送给散桑饿人肉干和钱,应是在听闻“臣有老母,将以遗之”之后。)

  13.(4分)(1)赵宣孟对一个人施恩德,尚且能使自身活命,更何况对万人施恩德呢?(得分点:“德”“活”“而况······乎”(固定结构)各1分,句意通顺1分)

  (4分)(2)(淳于髡)回到齐国,禀报完毕,齐王问:“你在楚国看见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