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阅读答案与翻译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阅读答案与翻译

  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一曰尊天地,事鬼神;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槁,以空其邦;四曰遗之美女,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尽其财,疲其力;六曰遗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九曰坚厉甲兵,以承其弊。故曰九者勿患,戒口勿传,以取天下不难,况于吴乎?”越王曰:“善。”

  于是作为策楯、婴以白璧,镂以黄金,类龙蛇而行者。乃使大夫种献之于吴,曰:“东海役臣孤勾践,使者臣种,敢修下吏,问于左右。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悦。中胥谏曰:“不可。王勿受。昔桀起灵门,纣起鹿台,阴阳不和,五谷不时,天与之灾,邦国空虚,遂以之亡。大王受之,是后必有灾。”吴王不听,遂受之而起姑胥台。三年聚材,五年乃成。高见二百里。行路之人,道死尸哭。

  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使大夫种献之于吴王,曰:“昔者,越王勾践窃有天之遗西施、郑旦,越邦洿下贫穷,不敢当,使下臣种再拜献之大王。”吴王大悦。中胥谏曰:“不可。王勿受。臣闻五色令人目不明,五音令人耳不聪。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竞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胥闻越王勾践冬披毛裘,夏披缔绤,是人不死,必为利害。胥闻贤士,邦之宝也;美女,邦之咎也。夏亡于末喜,殷亡于妲已,周亡于褒姒。”吴王不听,遂受其女,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①。

  越乃兴师伐吴,大败之于秦余杭山,灭吴,禽夫差,而戮太宰嚭与其妻子。

  (节选自《越绝书》)

  【注】①夫差派人送一把宝剑给申胥(即伍子胥),令其自杀。

  10.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桀 A 易 B 汤 C 而 D 灭 E 纣 F 易 G 周 H 文 I 而 J 亡 K 大 L 王 M 受 N 之 O 后 P 必 Q 有 R 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易,指容易,与“难”相对。与成语“以暴易暴”中“易”意思不同。

  B.敢,谦辞,表示冒昧请求。与成语“敢不承命”中的“敢”字意思不同。

  C.窃,偷偷地,暗地里。与《促织》“窥父不在,窃发盆”中“窃”意思相同。

  D.咎,指灾祸,与诗经《氓》“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中“咎”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夫种认为,做到了他所讲的九件事,且不把自己的心意声张出去,夺取整个天下都是容易的事,更不必说对付一个吴国。

  B.越王命人制作精美的栏杆,形同龙蛇舞动,派文种进献给吴国,目的是与吴国修好,以麻痹吴国,争取时间,以图最后灭吴。

  C 申胥用夏桀筑灵门、商纣造鹿台而导致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劝诫吴王.吴王不听劝告,接受越国赠物,开始建造姑胥台。

  D.选文运用対比手法,刻画了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越王虚心听取臣下意见,励精图治;吴王刚愎自用,诛杀忠良,荒淫无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赖有天下之力,窃为小殿,有余财,再拜献之大王。(4分)

  (2)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4分)

  14.结合第三段“越乃饰美女西施、郑旦······以申胥为不忠而杀之”内容,简要分析越国采用了“九术”中的哪几术?(3分)

  答

  10.E K O(3分)

  【解析】“······而灭”“······而亡”,两处句式一致,其后断开。“大王受之”与“后必有殃”构成假设复句,其问断开。全句的正确断法为:“桀易汤而灭,纣易周文而亡,大王受之,后必有殃。”全句的意思是:“夏桀轻视汤,就灭亡了;简纣轻视周文王,也灭亡了:君王如果接受这两个女子,以后一定会有灾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