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巨鹿人也阅读答案与翻译
14.从看,唐太宗有哪些优秀品格?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B(原文标点是: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11.D(佩刀不只限于皇族,古代将领也可。)
12.B(“他一生所谏二百余事”错,原文是“所谏前后二百余事”,不是一定指一生所为。)
13.(1)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逾”“得”“宁”各1分,语意通畅1分)
(2)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的了?所以(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啊!(“岂独”“是”“庶”各1分,语意通畅1分)
14.①任人唯贤,不计人过。②善于纳谏,知错能改。③感念功臣,注重感情。(每点1分,意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征,是河北巨鹿人。武德末年,他担任太子洗马。看见太宗和隐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李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
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太宗曾对他说:“论你的罪过比当年管仲射中齐桓公的带钩还要严重,而我对你的信任却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难道还有谁能像我这样对你吗?”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吗?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后来又坚决要辞职,太宗同意解除他侍中的职务,任为特进,仍旧管门下省政事。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将它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用九百户的租税。太宗后来曾经对左右说:“用铜作镜子,可以端正衣冠;用古事作镜子,可以知道兴衰;用人作镜子,可以明白得失。我过去常常注意保持这三面镜子,来谨防自己犯错误。如今魏征去世,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啊!”因而伤心地哭了很久。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的了?所以(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啊!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