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阅读与翻译
初,岳飞在狱。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谐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莫须有①。”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时洪皓在金国中,蜡书驰奏,以为“金人所畏服唯飞,至以父呼之。诸首闻其死,酌酒相.贺”。飞奉母至孝,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卒夜宿,民间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饥死不卤掠”。卒有疾,躬为调药。
诸将远戍,遣妻问劳其家。凡有犒赏,均给军吏,秋毫不私.。善以少击众,欲有所举,尽召诸统制与谋,谋定而后战,故有胜无败。猝遇敌,不动,故敌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问用兵之术,曰:“智、仁、信、勇、严,阎一不可。”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览经史,雅歌投壶,恂恂如书生,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史臣曰: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飞北伐,军于汴梁之朱仙镇,自为表答诏,忠义之言流出肺腑,真有诸葛孔明之风,而卒死于秦桧之手。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雠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昔刘宋杀檀道济,下狱,瞋目曰:“自坏尔万里长城!”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鸣呼,冤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
【注】①莫须有:或许有。宋时口语。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
B.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
C.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
D.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习之/子云尝注坡/马蹶怒而鞭之/曰/前临大敌/亦如是耶/
1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酌酒相贺”与“及时相遣归”(《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的“相”字含义不同。
B.“文臣不爱钱”与“百姓皆以王为爱也”(《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爱”字含义不同。
C.“秋毫不私”与“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两句中的“私”字含义相同。
D.“好贤礼士”与“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两句中的“礼”字含义相同。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岳飞案件准备上报时,韩世忠愤愤不平,便到秦桧那里质问有无真凭实据,秦桧说“或许有”;韩世忠说,这三个字不能让天下人信服。
B.岳飞治军严格,他的军队对百姓秋毫无犯;他还关心下属及士兵,派妻子慰同自己手下远戍的将领的家属,士卒有病,他亲自调药。
C.史官对岳飞评价极高,认为他与西汉时期的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不可多得的、有所作为的人才。
D.史官认为岳飞对大宋王朝是忠诚的,岳飞之死是千古奇冤;史臣还借刘宋杀檀道济这一事例进行类比,对宋高宗杀害岳飞提出了批评。
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
(2)然忠愤激烈,议论持正,不挫于人,卒以此得祸。
答
11.A
12.C
13.C
14.(1)高宗当初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没有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
(2)但是(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向人屈服,最终因此而被害。
【解析】
【11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军队每次驻扎休整,便训练将士,从斜坡上骑马直下,跳跃壕沟,(将士)都身穿重甲练习这些项目。儿子岳云曾练习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丢飞愤怒鞭打岳云,说:“前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