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阅读与翻译

《宋史纪事本末·岳飞规复中原》阅读与翻译

  临大敌,也能这样吗!”“休舍”意为休息,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BC;“注坡马蹶”是说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主语是“岳云”,“怒而鞭之”的主语是岳飞,中间应断开,排除 D。故选A。

  【12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正确,“相”字含义不同。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在文中是“我”的意思。句意:举杯互相庆贺。/及时遣返我送我回娘家去。

  B.正确,“爱”字含义不同。爱惜;吝惜。句意:文官不爱惜钱财。/百姓都认为大王您吝惜。

  C.错误,“私”字含义不同。占有;偏爱。句意:不私拿一丝一毫。/偏爱我啊。

  D.正确,两个“礼”都是“以礼相待”的意思。句意: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礼待天下有才能的奇人异士。故选 C。

  【13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认为他与西汉时期的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不可多得的、有所作为的人才”概述有误,原文“西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宋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史官认为像韩信、彭越、周勃和灌婴这样的人是代代都有的,而岳飞才是文武全才,仁智并用,是难得的人才。故选 C。

  【14 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营第”,营造府第;“辞”,辞谢;“何以……为”,怎么能够……呢?

  (2)“持正”,公正持平;“于”,向;“卒”,最终。

  参考译文:

  当初,岳飞被关在狱中。岳飞一案准备上报时,韩世忠愤愤不平,到秦桧那里质问真凭实据,

  秦桧说:“岳飞儿子岳云写信给张宪这件事或许是有的。”韩世忠说:“‘莫须有’三个字,怎么能够使天下人信服?”当时,洪皓正出使金国,派人迅速送回一封蜡书上奏高宗,认为“金国敬服的只有岳飞一人,甚至以父来尊称他。金国各将领听说他已被处死,举杯互相庆贺”。岳飞侍奉母亲十分孝顺,母亲去世后,(岳飞)连续三天滴水不沾。高宗当初下令为岳飞营造府第,岳飞辞谢说:“敌人没有消灭,怎么能够为家庭筹划呢?”有人问:“天下什么时候太平?”岳飞说:“文官不爱钱财,武官不惜生命,天下就可以太平了。”军队每次驻扎休整,便训练将士,从斜坡上骑马直下,跳跃壕沟,(将士)都身穿重甲练习这些项目。儿子岳云曾练习从斜坡上骑马急驰而下,马被绊倒,岳飞愤怒鞭打岳云,说:“前面面临大敌,也能这样吗!”士兵夜间宿营,百姓打开屋门愿意让他们进屋休息,士兵没有一个敢擅自进入的。军队的口号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士兵有病,岳飞亲自调药。将领们远征,岳飞派妻子到他们家中慰问。凡是朝廷的封赏犒劳,都分给部下军吏,不私拿一丝一毫。岳飞善于以少击众,每次行动之前,都召集全部统制官一起计议,谋略确定之后再同敌交战,因此总是胜利而没有失败。(军队)突然遭遇敌人,镇定自若,所以敌人评论岳飞军队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家军困难。”张俊曾经询问岳飞用兵的方法,岳飞回答说:“智谋、仁义、诚信、勇敢、严格,缺一不可。”每当征集军粮时,岳飞必定皱眉说:“东南地区百姓的财力,消耗已经到极点了!”岳飞喜爱贤能,礼遇士人,阅览经书史籍,歌唱雅词,喜欢投壶,谨恭风雅,像个读书的人,但是(岳飞)性格忠诚慷慨激烈,议论公正持平,不向人屈服,最终因此而被害。

  史臣说:西汉以下,像韩信、彭越、周勃、灌婴这样担任将军的人,历朝历代部不缺乏,探

  求那些像宋朝岳飞一样文武全才、仁智并施的人,一个期代难道多见吗?岳飞北伐,军队驻扎在汴梁附近的来仙镇,(他)亲自写表答复皇帝的诏书,忠义之言发自肺腑,具有诸葛孔明的风范,却最终死于秦桧之手。原来,岳飞与秦桧势不两立,如果岳飞得志,那么金仇可报,宋耻可雪;秦桧得志,那么岳飞只有一死罢了。从前刘宋杀害檀道济,把他关进监狱,他瞪大眼睛说:“你是自己毁坏你的万里长城!”高宗忍心放弃他的中原,所以就忍心杀害岳飞。啊,太冤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