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甲)川渊深而鱼鳖归之 (乙)有道之士,固骄人主阅读与翻译

(甲)川渊深而鱼鳖归之 (乙)有道之士,固骄人主阅读与翻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

  “而在乎”与前文的“不在乎”构成转折关系的句子,应在“而在乎”前断开,排除BD;

  “口行相反”的“相反”是“口行”的谓语,关系密切,其间不能分开,排除A。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第一个“愿”意为“仰慕、归附”;第二个“愿”意为“希望”。“愿”字含义不相同。句意:天下的人就会仰慕。/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

  B.第一个“明”意为“明亮”;第二个“明”意为“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明”字含义不同。句意: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来投奔他。/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

  C.第一个“然”意为“这样、如此”;第二个“然”意为“……的样子”。“然”字含义不同。句意: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光彩鲜明,如同神人。

  D.两个“瓮牖”意为“以破瓮为窗,指贫寒之家”,含义相同。句意:穷巷陋室里的人有七十个。/可是,陈涉不过是个破瓮做窗户、草绳做户枢的贫家子弟。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乙文则侧重倡导士莫骄人主”错误。由乙文“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已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帝也者,天下之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等通篇内容可以看出倡导“人主莫骄士”,不是“士莫骄人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礼”,礼制;“及”,贯彻;“修”,美好;“义”,道义。

  (2)“弗若”,不像,不如;“北面”,面向北;“问”,请教。

  参考译文:

  甲

  江河湖泊水深了,鱼鳖就归聚到它那里;山上树林茂盛了,禽兽就归聚到它那里;刑罚政令公正不阿,老百姓就归聚到他那里;礼制道义完善周备,有道德的君子就归聚到他那里。所以礼制贯彻到自身,品行就美好;道义贯彻到国家,政治就清明;能够把礼制贯彻到所有方面的,那么高贵的名声就会显著,天下的人就会仰慕,发布了命令就能实行,颁布了禁约就能制止,这样,称王天下的大业也就完成了。《诗》云:“施恩这个国都中,以此安抚天下众。”说的就是这种道理。江河湖泊,是龙、鱼居住的地方;高山树林,是鸟、兽栖息的地方;国家,是士、民居住的地方。江河湖泊干涸了,那么龙、鱼就会离开它;高山树林环境险恶,那么鸟、兽就会离开它;国家政治混乱,那么士、民就会离开它。君主的毛病不在于不谈论任用贤人,而在于不能确实坚决地去任用贤人。谈论任用贤人,是口头上的;屏退贤人,是行动上的;口头上和行动上互相违背,却想要贤能的人前来、不贤的人退去,不也是很难的吗?那点着火把灯笼来捕蝉的人,他的工作在于点亮灯火、摇动树身而已;如果灯火不亮,那么即使摇动树身,也无济于事。现在君主中如果有人能使自己的德行贤明,那么天下的人投奔他就会像蝉扑向明亮的火光一样来投奔他。

  乙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傲视,什么时候才能相投呢,这就像儒家墨家思想不同,齐国楚国衣服不同,各是己而非人的情况一样。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有道的士人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对他却更加以礼相待。这样,士人怎么会不归附呢?士人所归附的君主,天下的人也会顺从,他就可以成为帝王。所谓帝,就是天下的人都来亲附;所谓王,就是天下的人都来归服。得道的人,即使贵为天子也不会骄横傲慢,即使富有天下也不会放纵自夸,即使卑为普通百姓也不会感到失意屈辱,即使贫困到无衣无食也不会忧愁恐惧。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绻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做无比公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朝见过住在穷巷陋室里的人有七十个。这件事,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做到,武王做了而没有完成,周公虽辅佐年幼的成王才真正完成。这不是正说明成王亲自礼贤下士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去三次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平民,一天去了三次都没能见到,就算了吧!”桓公说:“不对。看轻爵位俸禄的士人,固然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爵位俸禄,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昵?”桓公终究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住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