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阅读答案与翻译

孔子曰:行身有六本,本立焉阅读答案与翻译

  【解析】

  【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父亲有德行,儿子便有成就。大学的教育方法,抓住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合乎时宜;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就叫做切磋琢磨。适宜的学习时期已经过去了才来学习,则学起来很费力而又不易取得成就;教育时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是杂乱无章,则学生的学业就会搞得杂乱以至无法收拾。

  “因其可之曰时”“相观于善之曰磨”句式相同,“时”“磨”后分别断句,排除BD;

  “难”修饰“成”,“难成”一个词,中间不分开,排除C。

  【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

  A.“少渐之以善”中的“渐”译为“熏染”,“渐车帷裳”中的“渐”译为“溅湿、浸湿”,含义不同。句意:慢慢教育他向好的方向发展/溅湿了车的帷幔。

  B.“趣走进退”中的“趣”通“趋”,译为“快步走”,表示尊敬;“虽趣舍万殊”中的“趣”为“趋向,取向”,含义不同。句意: 行动举止/虽然取舍不同。

  C.“不若学之速”中的“速”译为“迅速”,成语“不速之客”的“速”译为“邀请”,含义不同。句意:不如学习有效/未经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

  D.“含义相同”错误。“鸟乘于风”中的“乘”字译为“利用、凭借”,“道千乘之国”中的“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乘”,含义不同。句意:鸟凭借风(才能飞翔)/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

  【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C.“子路对自己在父母年迈时南游感到愧疚”错误。据原文,子路南游是在双亲去世之后。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行”,养成;“嘉”,美好的;“茂”,繁茂。

  (2)“及”,趁着;“益”,增加;“备”,防备。

  参考译文:

  孔子说:“立身行事有六个根本,做好了这六个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交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国家有条理,农业是根本;掌管天下有原则,选定继位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时机,肯下力气是根本。返回到事物的根本,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为人处世的根本途径。”

  做人的理论莫大于父子之间的亲情,君臣之间的道义。儿子年龄到了七岁以上, 父亲为他选择贤明的老师和善良的朋友, 不让他看到丑恶的东西, 慢慢教育他向好的方向发展, 使儿子早早接受教化。所以孝贤的儿子侍奉双亲, 自己说话及回答父母的问题, 都不要让父母听来不顺耳; 行动举止, 表情仪态, 都不要让父母看着不顺眼; 即使委曲自己, 也不违背父母的心意。 君子用侍奉双亲来积累美德。只要是父母能用来安身的, 子女都要供给他们。夫子也说:“ 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尽孝的德行在内心养成,而美好的名声传播在外。这就是所说的从根上培养,花朵自然就会繁茂了。

  子路说:“背负重物走远路的人,不选择地方就休息;家里贫穷、父母又年老的人,不选择傣禄多少就出仕。从前,我侍奉父母双亲的时候,自己常吃粗劣的饭菜,然而却替父母到百里外的地方背米。父母过世以后,我到南方的楚国旅行,跟随我的车子有一百辆,堆积的粮食上万钟,蔗子重迭起来坐,饭菜摆放在鼎镬中选着吃,希望吃粗饭、为父母双亲背米的时代一去不再来了。双亲的寿命,转瞬即逝,就象阳光从细小的空隙间一扫而过!草木想要生长,霜露已经不给予机会;孝子想要奉养父母时,双亲年老了已不能等待。”因此说:家里贫富,父母年老,做儿子的不待挑选傣禄多少也要出仕谋生。

  父亲有德行,儿子便有成就。大学的教育方法,抓住最合适的时机进行教育,这就叫做合乎时宜;学生互相观摩,学习他人的长处,这就叫做切磋琢磨。适宜的学习时期已经过去了才来学习,则学起来很费力而又不易取得成就;教育时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而是杂乱无章,则学生的学业就会搞得杂乱以至无法收拾。单独学习而没有朋友一起切磋琢磨,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