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谢小娥传翻译赏析
从前,谢家的金银财宝、锦帛绸锻、衣物、器具,都被抢来放在兰家,小娥每次拿起旧物,都禁不住偷偷地哭上一阵子。申兰和申春是堂兄弟。当时申春一家住在长江北面的独树浦,与申兰交往密切而融洽。申兰和申春一同出去几个月,每次都抢夺大量财宝绸锻回来。常常留下谢小娥和申兰的妻子兰氏看守家门,不管是吃的穿的都给小娥很多。有一天,申春拿着鲤鱼和酒来到申兰家。谢小娥私下赞叹道:“李先生深切的体会和神妙的判断,都很符合梦中所说的话。这是天意启发了他的心(使他解出谜语),我报仇雪恨的愿望就要实现了。”当天晚上申兰和申春宴请群贼,他们个个开怀豪饮。当各凶贼刚刚离去,申春已经烂醉如泥,躺在内室之中,申兰也在庭院睡着了。小娥潜入房中把申春锁在内室,抽出短刀先砍断申兰的脑袋,然后大声呼喊叫来邻居诸人,逮住了室内的申春,申兰死在外面,抓获盗贼数人,赃物数千万。当初,申兰、申春有同伙几十人,小娥偷偷地把他们的名字记下,都被抓获并砍头。当时浔阳太守张公,很赞赏她的志气和行为,把这些事全部写在了旌表上,才使小娥免去一死。当时是元和十二年夏天。
为父亲、丈夫复仇之后,回到家乡,拜见亲戚朋友,当地的豪门大户争相向小娥求婚,她都表白自己心迹不嫁。不久则剪掉长发,穿上粗布衣服,到牛头山求道,拜大土尼姑和精通戒律的尼姑为师。谢小娥意志坚定行为辛苦,冒着风霜舂米,顶着雨雪打柴,劳苦操作,毫不倦怠。元和十三年四月,谢小娥在泗州开元寺开始接受足戒,竟然以小娥为自己的法号,意在不忘根本。
当年夏天,我开始回长安,途中经过泗滨,到善义寺拜见大德尼的时候,看到有几十个新来的拿着戒律的尼姑,她们个个剃光头发,身披袈裟,举止威仪端庄,列队服侍在大师左右。其中有一尼姑问大师道:“这个大官难道不是洪州李判官二十三郎吗?”大师回答说:“是。”然后她说:“使我得以报仇雪恨,为父亲、丈夫雪耻伸冤,是李判官的大恩大德呀。”看看我痛哭起来。我没认出她是谁,询问她到底为什么哭。谢小娥对我说:“我名叫小娥,不久前还是个要饭的寡妇。判官当时为我认出申兰、申春两个盗贼的名字,难道您不记得了?”我说:“开始没想起来,现在已经知道了。”小娥哭着,把她怎样写上申兰、申春的名字,为父夫报仇,志愿基本完成,苦心筹划的艰苦过程都告诉了我。小娥又对我说:“不多久,我当报答您的恩德。”小娥历尽艰辛、报仇雪恨并不是徒劳无功的!
哎呀!我能辩认出两个盗贼的姓名,小娥竟然又能为父夫报仇伸冤,很明显,这是神灵的启示。小娥容貌忠厚,言语却十分深刻,聪明敏捷,性情正直而具有杰出的才能,炼指跛足,誓求得到永世不变的真理。她自从削发为尼,不穿绸锻之衣,不吃盐酪之食,非佛教戒律禅理不说。几天后,和我告辞回牛头山,荡扁扁舟泛流淮河之上,云游南方,从此我再也没有见到过她。君子道:“抱定志愿.发奋不舍,为父亲、丈夫报仇雪恨,这是“节气”;为报仇,做佣工与他人杂居而竟然未被识破女子之身,这是“贞操”:女子的行为只有贞和节两者具全才是圣女。象谢小娥这个人的行为,足以告诫那些有背判道德,违反伦常之心的人,足以显示天下贞夫孝妇的气节。”我已经详细讲出了前面的事,创造出几个哑谜,暗中和鬼神托梦所说的话符合,是为了符合民心。知道善事不记下来,不是《春秋》的精神。所以作传以赞扬谢小娥。
【赏析】
《谢小娥传》与一般虚构而成的小说不同,它是一篇实录的人物传记。它的内容大多实有其事。其中写报梦的谜语与详梦一节,可能是故事流传过程中为人们所加插的,藉以增加小说的趣味性。《新唐书》即据本篇,采入《列女传》。《太平广记》收入卷四百六十七。作家以儒家的封建道德礼教为本,又受佛教思想的影响,自然加以表扬小娥的事迹。而小娥的志行一经表扬,流传当世与后世更广。如明代凌蒙初即依此故事演变而写成《李公佐巧解梦中言,谢小娥智擒船上盗》,王夫之更依据故事而铺陈创作《龙舟会杂剧》,可见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本篇的内容纪实者多,而作者更参以第一人身的写法,置身于小说中,写自己耳闻目见小娥的志行,更增才加小说的真实感。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是写小娥的刻苦、刚强、机智而勇敢,表扬其为父、夫复仇杀贼后而坚苦卓绝潜修的志行与义烈的精神。文中佛教和儒家思想很浓厚。这也是作者的人生观的反映。尤其是文本作者以儒家的思想为观点,宣扬封建道德、礼教,显然是为封建帝皇与封建制度服务。不过就实事言,小娥却不同于封建社会中的愚孝,和不事二天或终身守寡的 “守节妇人”。她的父亲、丈夫被杀,自己又身受贼伤。当她知道仇贼的姓名后:“书中兰、申春四字于衣中,誓将访杀二赋,以复其冤;”坚决立,急杀贼,于是不辞化妆为男仆,入赋人家服役。而她与强盗相处,男女杂居一家,竟能不为敌人识破其秘密。这不仅表现了她的机智、镇定、慎密,也表现了她的勇敢。尤其她不急于求功,而善于掌握时机,等仇敌二人都醉睡然后下手,擒杀二贼及其党羽—-:“小娥潜锁春于内,抽佩刀先断兰首,呼号邻人并至。春于内,兰死于外。”又 “初春、兰有党教十,暗记其名,悉就戮。”作者寥寥几笔就进一步把她的机智、沉着、勇敢等个性与品质描写得栩栩如生,十分传神。小娥这个人物是应该肯定的。只是我们对小娥的赞美,可不像作者那样借题发挥来宣扬因果循环报应的佛教哲理,和封建道德、礼教,而是感觉这个人物的值得敬爱。如果作者能把她擒杀二贼等情节写得细致而深刻,而略去说教部分,那么作品就会显得更动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