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性体育活动实验课题报告
导语:
一、问题的提出: 《纲要》中就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明确提出既要重视幼儿的运动兴趣,又要在凸现幼儿活动主体性的基础上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这一观念的提出,向传统的体育活动模式发起冲击。长期以来,幼儿园的体育教学存在两种倾向,“运动教学为主”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这两种倾向直接原因之一既是体育教育目标失衡造成的,而经过有目的的试验控制是有可能重新定位,找到二者的结合点,由此提出了新的体育运动模式——幼儿区域性体育活动。
二、研究内容
探索试验设计各种情景化区域活动与幼儿的活动兴趣、运动风格、运动技能之间的关系,以验证幼儿区域性体育活动能否激发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重点定位:
1、探索区域活动中那些情景化创设及活动材料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运动主体性。
2、研究在区域性体育活动中教师组织应答策略。
三、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法、观察法、测验法。
2、研究对象:本研究的对象为幼儿园 同级三班幼儿,二班为对照班。并随机抽取样本各35人。两组幼儿平均年龄相同,男女生比例相同,对两组幼儿的家庭环境等无关因素进行控制。
四、研究设计
1、试验假设:
幼儿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新的体育运动模式,能够促进幼儿主体性运动能力的发展。
2、选用和设计测量工具
i. 幼儿运动领域能力评价表
ii. 幼儿活动风格评价表
iii.以《多元智能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评价》为本,自行设计测试表。
iv. 日常体育活动观察记录
五、研究步骤安排
(一)、研究的准备阶段(2006 .3-2006.5)
a) 搜集与课题相关材料
b) 做出开题报告
c) 投放材料,进行环境创设
d) 运用测量工具实施前测
(二)、研究试验阶段(2006.6-2007.1)
1、依据研究开展试验
2、设计研究区域活动情景,进行试验,在活动中总结经验,研究问题,动态调整研究方案。
3、进行前、中、后期测试
(三)、课题研究总结阶段(2007.2-2007.7)
1、 试验班于对照班的后测工作
2、 将研究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形成研究报告。
六、依据的原则
教育研究过程在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的前提下,突出具体性和培养性,并遵循以下原则。
1、一致性原则:即保教人员在教育上要协调一致,并与家长密切配合。
2、安全性原则:安全第一是教育工作中各项具体活动的普遍要求,体育活动的设计、组织应加强安全第一的原则。
3、主体性原则:即在教育活动中,在教师有效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4、尝试性原则:即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引导、鼓励幼儿自己操作儿得出结论与经验。
七、研究前的准备工作
(一)、教师准备
1、 搜集、学习课题的相关资料——《为了孩子的健康》、《健康第一步》、《多元智能理论评价》、《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主体性研究》等。
2、 小组学习讨论“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开展——了解“区域性体育活动”、“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研究内容。
3、 调查试验班和对照班孩子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4、 取得家庭的支持并使家庭了解“区域性体育活动”。
(二)、幼儿准备
收集废旧物品制作体育活动材料。
(三)、材料的准备过程
1、老师和孩子一起搜集许多种废旧物品。
各种大小不一的饮料瓶,易拉罐,挂历,报纸,废旧凉席,纸壳子,酸奶瓶,布,废旧彩笔等。
2、制作体育器械
教师和孩子着手进行制作,用大饮料瓶装上沙子制作了沙瓶、哑铃等;用酸奶瓶制作小飞盘;报纸卷成纸棍,用布做飞盘和球;皱纹纸盒塑料泡沫做成彩球;才笔杆做彩圈,用布做布袋子;易拉罐做高跷、和拉力气等。
3、购买体育器械
轮胎、垫子、羊角球、平衡木、平衡器、高跷、乒乓球、塑料圈、大鞋、滚环、跳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