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十五种丢分现象及对策

  【高考语文丢分现象及对策】

  1、现代文,“意”“象”“法”范围不清而丢分。

  【对策】

  1)命题无非是意象法(为什么写,写了什么,怎么写)角度,或单列或多选,答案也是以意象法为主要答题角度。因此内容无须过多,方法不能繁杂,看准采分点,选准分析角度很关键。角度大过其他。

  2)不是答不准而是答不全,不是答不好而是答不规范,须从“全”“规范”上下功夫。

  3)没有标准答案只有参考答案,你的答案有时其实已经很完整。

  2、课本链接题,链接不当而丢分。

  【对策】

  1)这类题,课本内容是基础,有条件有目的的表达是关键,通过审题明了这些要求是答好题的前提。

  2)看清表达要求,如句式、修辞、简明、得体、字数等。

  3)如给了示例或背景材料,看所答是否能紧密衔接。

  3、信息概括题,不会删除而丢分。

  答概括题最紧要的是删除法,按题目要求删除冗余信息,删除非主干信息,删除修饰信息等。“留存的”含金量就很高,然后合并并抄录。

  【对策】

  回顾近三至五年高考卷的概括题,用删除法梳理并体悟,用提关键词法比较并领悟。

  4、情景表述题,审题不全而丢分。

  如给读书活动写宣传语,给校园禁烟提示牌写温馨提示语、给蔺相如、刘和珍写颁奖词等,都是情景表述题。

  【对策】

  先划全审题点,摸清情景要求,然后再答题,第三检查是否全都落实在答案中。回顾高考考查情况,须全面审题,一一体悟。

  5、作文题,时间不够、审题不准、硬伤太多、亮点缺乏而丢分。

  【对策】

  1)作文务必给足一小时。

  2)明确三项目标——审题过关、减少硬伤、高分突破,其中,审题过关第一重要。

  3)一个月准备一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和利用,自己的生活故事材料加感悟,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文体,擦亮四个左右的亮点),字数在780到850字为最佳。

  4)有选择性地读一些标杆文章,并从中借鉴。

  5)每周写一篇作文,请求老师面批。

  6、文言筛选题、分析概括题,忽略原文而丢分。

  【对策】

  文言筛选信息题的关键是将选择项内容代入原文,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排除。分析概括题除了要重视原文,代入原文外,还须盯紧该题设错的五大方面(搅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语意逻辑)。

  7、文言翻译题,得分点不全而丢分。

  【对策】

  汇总必修教材中22篇文言文,每天一篇,翻译过关。重视四个落实(一是字字落实,重点在单音节词翻译为以该单音节词为核心的双音节词;二是句式落实,不仅有句式还包括活用法;三是文从句顺语言落实,四是得分点定位落实,是得分点的绝对不能译错更不能译掉。)

  8、文言断句题,不懂标志而丢分。

  【对策】

  断句题命题点在于标志。标志有哪些?句前“犹、况、夫、其”,句末“耶、者”,当然还有句中的“而”等。此外,要善于利用句式特点、主谓、动宾关系等技巧。断句答问命题自由,但无非内容概括和常识考查。内容概括摘原文,常识考查适当须积累文学、文化常识。

  9、诗歌鉴赏题,“意”“象”“法”范围不清而丢分。

  【对策】

  1)区分意象法。

  意,即“为什么写”,主体是“情”与“理”。

  象,即“写了什么”,大致分四类——物、景、人、事。法,即“怎么写的”,大致分为三类,A类是表达方式,B类是艺术手法,C类是修辞方法。

  A.表达方式五种:

  描写(点与面、正与侧、远与近、高与低,动与静、虚与实、明与暗、视听结合等,白描与工笔,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细节描写)、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议论、记叙、说明。

  B.艺术手法六类: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烘托,化用典故,联想想像,比兴象征。

  C.修辞方法七种:

  比喻、比拟、排比、借代、夸张、反复、对偶。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还包括诗歌的结构技巧,如篇章结构上的起承转合、承上启下、首尾圆合、卒章显志、呼应、重章叠句、抑扬顿挫、叠词、铺垫、曲笔、悬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