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语文 >高考优秀作文的写作经验

高考优秀作文的写作经验

经验1:作文稳中求新法

  作文一直是我的弱项,影响着我的语文成绩。我尝试过很多办法去提高自己的作文成绩,但效果还是不大。想了很长时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考场作文和文学创作是不一样的,文学创作可以让你自由发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但考场作文不是这样。

  “带着脚镣跳舞”,你跳舞再好,也会有一个束缚,无法轻易跳出这个框来,每年的高考都会有满分作文,这些作文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很新颖,但我认为这是极具冒险性的。100篇追求创新的作文中,极可能只有一篇是创新的,所以“稳”是最重要的。

  怎样做到“稳”呢?我认为至少有两点要求:

  一是主体要鲜明。议论文要像议论文,记叙文要像记叙文,不要写成四不像的东西。

  有很多同学喜欢在考场作文中写散文,我个人认为,散文是一类比较难把握的文体,如果写作者水平很高,文采特别好,散文的确可以作为争取高分的有利武器,但反过来,一旦写偏、写散,得到的分数就会很低。我的作文水平不高,所以较少尝试散文。如果一定要写这类文体,我建议,可以考虑把它糅合到议论文和记叙文中,写成议论散文或记叙散文。只有文体鲜明,老师才能依据评分标准给出分数,而自己在估分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偏差。

  二是如果写的是议论文,观点要明确,尽量在文章开头的部分提出自己的观点,开门见山,而不是逐章显志。

  关于这一点老师在讲课时也是反复强调,写议论文入题要快,切忌统圈子。一般来讲,评卷老师对作文的开头是比较重视的,他们会认为这样的文章结构稳定,不会跑题,所以应及早亮出观点,传递给老师一个简单明了的信息。

  至于求新,可以从两方面进行突破:

  第一,使用名言警句和成语典故表达观点,很多时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时候我们要表达一种观点,用自己的话会显得罗嗦,而恰当地引用一种古语,既言简意赅,又会让老师眼睛一亮,觉得这个学生的知识很丰富,就会赢得好感。

  第二,注意文章的立意和思路。

  议论文的格式是很固定的,换句话说也很“八股”,第一段提出观点;第二段分析观点,进行论证;第三段联系实际;第四段总结升华,千篇一律,容易让人厌倦。这时,如果你的文章有新的立意和思路,就能吸引住老师的目光。

  比如说现在有些作文会在大标题的下面,提示出一句重点的话;有的文章会在结构上有所创新,如分成几个板块,每一块都有小标题,小标题连起来又是一首诗,虽然这样在内容上不见得创新,但是在形式上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的作文可能因此得高分。当然,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稳”的基础上。

经验2:作文素材积累法

  作文的关键是素材,所以我的方法就是作文素材积累法。

  我的作文素材主要有四个来源:

  第一个来源就是剪贴。学校给我们订了《作文与考试》这本杂志,上面都是一些中学生的范文,都是不错的文章,可以剪下来,把它贴在作文素材本上。

  第二个来源,就是《智慧殿堂》和《时文选粹》这两本书。也是比较适合中学生读的,上面有些话比较优美、精彩,可以抄到本子上。

  第三个来源,就是在小组里批改的时候,借鉴其他成员的一些好的句子、好的格式,向其他同学学习。

  第四个来源,就是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抄抄这些作文中的一些精彩的句子,或者借鉴他们的构思、思路。

  为什么要把这些积累到一个本子上呢?因为这样翻阅起来比较方便,如果你把它们分散在不同的地方,背起来不方便,如果你把它们都放在一起,就可以集中来背。

  考试之前你可以多背一点美文,提前进行构思,搭一个骨架,从你的素材本上找到平时积累的好素材,把它给填上去,再给它添上“血”,画上“肉”,这样就是一篇不错的文章。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你肚子里有东西,写的时候你才能下笔如有神。

  分享3:作文提升思想深度法

  我以前写作文只是堆砌一些华丽的辞藻和优美的词句,用大段空洞的排比造势,后来发现这种作文得分的偶然性很大,去掉一些浮夸的内容后,真正有思想的东西很少,而思想的深度才是作文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