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二)文章使用了那几种修辞手法各勾出一句分析其表达作用。
1、比喻:人类为自己取得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籍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井呢?
(理解:比喻,人类开采煤碳、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后果,危及人类自身。形象地写出人类面临的危机。)
2、拟人:宇宙到处隐藏着生命,到处都有生命的萌芽,到处都有沉默的声音。
(理解:拟人。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宇宙的一切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都是生命的一种形式。
3、反问: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
(理解:反句,更有力地强调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 小结:比喻、拟人的运用,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反问的运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表达效果。
(三)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1、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
2、很多的语句富含哲理
3、多处运用拟人、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
五、自主测评:
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作者怎样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首先,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接着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进而从论智慧到论生命,指出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固然是高级的生命形态,但也只是物质的一种存在方式,人类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实在是兄弟关系;最后做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六、反思提升
:充满思辨的智慧是世间最美的花朵。作者的文章就处处洋溢着思维的火花,那么你敢对本文作者的观点进行质疑吗?
1、如果说至今人类的作品(一万年后)还是可笑,那么本文是不是也是可笑的
2、作者有没有否定现今人类科学的成就
3、我们对自然正确的看法应当怎样
4、作者认为自然创造人类的目的是什么自然界有目的吗
5、人类也有好有坏,大自然是否也一样那么本文是否也有好坏
6、人类的科学是人类需要的产物,本文是否也是某种需要的产物?
七、总结:
《敬畏自然》赋予了我们思维的力量。在我们意识到大自然需要“善待”的时候,是否察觉到她已近乎不能再承受我们的“虐待”!
人类要生存.合理开发即利用,乱砍滥伐即掠夺。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宇宙的宏观认识,并在这个单元的学习中勤于思考,从而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世界观。
八、作业。
完成《练习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