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尼居,曾子侍,任敬臣,字希古阅读
材料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
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以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选自《孝经》,有删改)
材料二:
任敬臣,字希古,棣州人。五岁丧母,哀毁天至。七岁,问父英曰:“若何可以报母 ”英曰:
“扬名显亲可也。”乃刻志从学。汝南任处权见其文,惊曰:“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十六,刺史崔枢欲举秀才,自以学未广,遁去。又三年卒业,举孝廉,授著作局正字。父亡,数殒绝,继母曰:“而不胜丧,谓孝可乎 ”敬臣更进馆粥。服除,迁秘书郎。休沐,阖门诵书。监虞世南器其人,岁终,书上考,固辞。召为弘文馆学士,俄授越王府西阁祭酒。当代,王再表留,进朝请郎。举制科,推许王文学。复为弘文馆学士,终太子舍人。
(选自《新唐书·任敬臣传》,有删改)
10.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爱A敬尽于B事亲C而德教D加于E百姓F刑于四海G盖天子H之孝也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德之本也”与“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两句中的“本”字含义不同。
B.“复坐,吾语妆”与“述诸小妹语口”(《项脊轩志》两句中的“语”字含义相同。
C.服除,指守丧期满,脱下丧服,文中指任敬臣为去世的父亲守丧期满而脱下丧服。
D.固,坚定,坚决,与“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兰亭集序》)中的“固”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告诉曾子,一个人要特别爱护从父母那里得来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而不损坏伤及它们,这是孝的开始.
B.孔子认为,孝从侍奉父母做起,中间阶段是建立功绩和成名立业,最终则要效忠君王而扬名于后世,使父母荣耀显赫。
C.孔子说,天子能够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天子能够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
D.任敬臣五岁时因丧母哀痛而损伤身体,完全出于天性;后丧父时几次昏倒,听从继母不能悲伤过度的劝告而改喝粥食。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
②孔子称颜回之贤,以为弗如也。吾非古人,然见此儿,信不可及。
14.材料二中任敬臣是如何践行材料一中孔子关于孝的理念的 请简要说明。
【答案】
10.CFG.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首先理解句意句意:(天子)能以爱敬之心尽力侍奉父母,就会以至高无上的德行教化百姓,成为天下人效法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
“爱敬尽于事亲”,“爱敬”指爱敬之心,不可断开;“于事亲”作“尽”的后置状语,不可断开,“亲”后C处断开。
“加于百姓”与“刑于四海”结构对称,F处断开;
“盖天子之孝也”,判断句,“盖”用于句首,G处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