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五年,康国请归附阅读答案与翻译-《贞观政要·征伐》
【评分标准】4分。徒:士兵;虏:俘虏,俘获;凶丑:凶残丑恶的人;患:祸患。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4.①既不能穷兵黩武,也不能忽略战备。(2分)②用兵的作用是安定天下。(1分)
【评分标准】3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贞观五年,康国请求归顺,唐太宗对侍臣们说:“前代的帝王,很多都致力于扩展疆域,来求取身后的虚名,这样做既对自己无益,也使百姓困顿不堪。如果是对自己有益,但对老百姓有害的事情,我决不会做,何况是为了贪求虚名而损害百姓的利益呢?康国归顺了我朝后,他们有难我们就不得不援救;行军万里之遥,怎么可能不使百姓劳苦呢?如果为求虚名而使百姓劳苦,这不是我想要的。他们归顺的请求,我不接受。”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侦察的骑兵说:“高昌王麹文泰去世,已经定好了安葬日期,高昌国民都将聚集,到时候率领两千骑兵袭击他们,定能一举拿下。”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却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奉天命诛灭他们。可如果趁他们国葬期间去偷袭,这样做不符合武德,更不能表明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来等待葬礼结束,这之后才出兵征讨,最终平定了高昌。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对侍臣说:“北狄世代侵扰边境,现在延陀部很不安分,应该早日处置他们。我仔细考虑,只有两个策略:选派十万士兵,讨伐俘虏他们,铲除凶残丑恶的人,可确保百年没有祸患。如果满足他们的请求,可以与之通婚。北狄的风俗,多是由妻室主政。联姻之后有了后代,就是我的外孙,他不会侵犯中原,这是肯定的。由此来说,边境足以保持三十年太平。这两种策略,哪一个好呢?”司空房玄龄回答说:“经历隋末大乱之后,人口死伤大半,还未恢复元气,战争是很危险残酷的,圣明的人对此都很谨慎,和亲的策略,如果能实施,实在是万民之大幸啊。”贞观十七年,唐太宗对侍臣说:“盖苏文杀害了他的国主,夺取政权,实在是不可忍受。现在大唐的兵力,平定他们并不难,如果我不立即发兵,暂且命令契丹、靺鞨搅扰他们,怎么样?”房玄龄回答说:“过去汉武帝多次征讨匈奴,隋炀帝三次攻打辽东,百姓贫穷国家衰败,实在是由此产生,希望陛下详察。”唐太宗说:“好。”
唐太宗在《帝范》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的凶器。即使疆域辽阔,喜好打仗也会使民生凋敝;即使中原安定,忽略战备也会使百姓懈怠。使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使百姓懈怠不是御敌的策略,武备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因此农闲时讲习武艺,学习威仪,三年练兵,可以辨别等级位次。孔子说:‘不教民战事,是自我放弃。’因此知道弓箭的威力,是为了用它来安定天下,这就是用兵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