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王泰礼秩如嫡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
材料一:
是时,魏王泰礼秩如嫡,群臣未敢谏。……遂良曰:“今四方仰德,谁弗率者?唯太子、诸王宜有定分。”……帝尝怪:“舜造漆器禹雕其俎谏者十余不止小物何必尔邪?”遂良曰:“雕琢害力农,纂绣伤女工,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故谏者救其源,不使得开。及夫横流,则无复事矣。”帝咨美之。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材料二: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曰:“汉、晋以来,诸王皆为树置失宜,不预立定分,以至于灭亡。人主熟知其然,但溺于私爱,故前车既覆而后车不改辙也。今诸王承宠遇之恩有过厚者,臣之愚虑,不惟虑其恃恩骄矜也。昔魏武帝宠树陈思,及文帝即位,防守禁闭,有同狱囚,以先帝加恩太多,故嗣王从而畏之也。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且帝子何患不富贵,身食大国,封户不少,好衣美食之外,更何所须?而每年别加优赐,曾无纪极。俚语曰:‘贫不学俭,富不学奢。’言自然也。今陛下以大圣创业,岂惟处置见在子弟而已,当须制长久之法,使万代遵行。”疏奏,太宗甚嘉之,赐物百段。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
孙伏伽,贝州武城人。仕隋,以小史累劳补万年县法曹。高祖武德初,上言三事。初,帝受禅,伏伽最先谏,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是时,军兴赋敛重,伏伽数请厘损。帝语裴寂曰:“平乱责武臣,守成责儒臣,虚心尽下,冀闻嘉言。若李纲、孙伏伽可谓谊臣矣。俯首噤默,岂朕所望哉?”东都平,大赦天下,又欲责贼支党,悉流徙恶地。伏伽谏曰:“臣闻王者无戏言,今四方已定,法者陛下自作,须自守之,使天下百姓信而畏也。自为无信,欲人之信,岂可得哉?臣愚以为贼党于赦当免者,宜一切加原,则天下幸甚。”又表置谏官。帝皆钦纳。
节选自《新唐书·孙伏伽传》
9、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舜A造B漆C器D禹E雕F其G俎H谏I者J十K余L不M止N小O物P何Q必R尔S邪?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贞观是年号,从汉武帝开始,历代帝王会给自己确定一个年号,有些帝王只有一个年号,有些则有多个。
B.“以”指由于,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意思不相同。
C.“患”指祸患,与《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的“患”意思相同。
D.“恶”指“偏远的”,与《逍遥游》中“彼且恶乎待哉?”的“恶”意思不同。
1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褚遂良作为谏官,在其他大臣们都不敢谏言时,勇于进言规劝,唐太宗很受触动,深表赞同。
B.马周关于封侯权利分配问题叙述详尽,贯穿古今,向皇帝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得到了太宗的赞赏。
C.唐武德年间,战事不断,赋税繁重,百姓苦不堪言,孙伏伽为民请命,多次请求整治裁减;高祖不仅予以采纳,还夸他为谊臣。
D.孙伏伽认为法令是陛下自己制定的,必须自己先遵守它,才能让天下百姓信服且敬畏。他认为那些按赦令应当赦免的贼党,应当一律加以原谅。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此则武帝之宠陈思,适所以苦之也。
(2)帝欲尽下情,故不次见拔,以示群臣。
13、唐朝的兴盛离不开文人谏诤,请根据材料分别概括谏臣褚遂良、马周、孙伏伽的谏言。(3分)
答
9.(3分)DHN(“舜造漆器”“禹雕其俎”句式结构相同,可据此将DH处断开;“谏者十余不止”为倒装句,故在N处断开。断对一处1分)
10.C “患”均是担心的意思,动词;B《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表目的“来”;D《逍遥游》中“彼且恶乎待哉?”的“恶”是“什么”
11.B “直接陈述自己的观点”分析错误,并不是直接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