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曰:建武之初阅读答案与翻译
材料一:
卓茂,字子康,南阳人也。尝出,道中有人认茂马者。茂问失马几日,对曰:“月余矣。”茂曰:“然此马畜已数年。”遂解马与之,曰:“即非所失,幸至丞相府还我。”乃步挽车去。后马主自得马,惭愧诣府,叩头谢归焉。
迁密令视民如子口无恶言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耶?”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亭长素为善吏,岁时遗之,礼也。”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时天下大蝗,河南二十余县皆被其灾,独不入密界。督邮言之,太守不信,自出按行,见乃服焉。守令与茂并居,久之,吏人不归往守令。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上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谒见,时年七十余矣。建武元年诏曰:“故密令卓茂,束身自脩,执节淳固,断断无他,其心休休焉。夫士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则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赐安车一乘,衣一袭,金五百斤。”茂为人恬荡乐道,惟实不为华貌,行己在于清浊之间,自束发至白首,与人未尝有争竞。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三)
材料二:
论曰:建武之初,雄豪方扰,虓呼者连响,婴城者相望,斯固倥偬不暇给之日。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时已七十余矣,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于是蕴愤归道之宾,越关阻,捐宗族,以排金门者众矣。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在答题纸上写出对应的字母。
迁A密B令C视D民E如F子G口H无I恶J言K吏L民M亲N爱O而P不Q忍R欺S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幸至丞相府还我”和《观沧海》“幸甚至哉”中“幸”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B.文中“叩头谢归焉”和《鸿门宴》“哙拜谢,起”中“谢”字的含义是相同的。
C.文中“受其米肉遗者”和《师说》“小学而大遗”中的“遗”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D.文中“婴城者相望”和《陈情表》“刘夙婴疾病”中的“婴”字的含义是不相同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卓茂外出时,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不加辩解地把马给了他,体现了卓茂犯而不校的宽广胸襟。
B.王莽为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C.光武帝用武王加封比干坟墓、表彰商容乡闾的例子,赞扬卓茂坚守节操敦厚坚毅、严于律己修养自身的高风亮节。
D.评论认为卓茂性情忠厚仁爱,懂得以礼教化百姓,有仁有恕,自然而然就不会招致埋怨和悔恨。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
(2)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
5.卓茂“厚性宽中近于仁”,在处理“受其米肉遗者”一事时也体现了这一点。简要概述卓茂是如何有效处理这件事的。
答
1、CGK句意:调任密县县令,对待百姓如同子女,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
“迁密令”,“密令”作“迁”的宾语,其后断开;
“视民如子”,“子”作“如”的宾语,其后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