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论曰:建武之初阅读答案与翻译

论曰:建武之初阅读答案与翻译

  “口无恶言”,“恶言”作“无”的宾语,其后断开;

  “吏民亲爱而不忍欺之”,“吏民”为本句主语,其前断开。

  故在CGK三处断开。

  2.B

  A.正确。希望/庆幸。句意: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庆幸得很,好极了。

  B.“谢”字的含义不相同。道歉/感谢。句意:磕头向卓茂道歉后才回去/樊哙拜谢后,起身。

  C.正确。赠送/放弃。句意:曾经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

  D.正确。据/缠绕。句意:据城自保者相望/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

  3.A“卓茂不加辩解地把马给了他”错。“然此马畜已数年”就是卓茂在为自己辩解。

  4.(1)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

  (2)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

  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首先确定是亭长主动索要的还是百姓自主赠送的;接着从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角度来安抚百姓,告诉百姓不需要害怕官吏,言之有理;最后从礼义和律法两个角度加以分析,让百姓信服。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卓茂,字子康,是南阳郡人。曾经出行,路上有人指认他的马是自己丢失的。卓茂问他马丢失几天了,那人回答说:“一个多月了。”卓茂说:“然而我这匹马已经蓄养数年了。”但还是解开马给了他,说:“如果不是先生丢失的马,希望您到丞相府还给我。”于是步行拉车走了。后来马的主人自己找到了丢失的马,感到惭愧到丞相府送马,磕头向卓茂道歉后才回去。

  调任密县县令,对待百姓如同子女,口中从来没有恶言恶语,官吏百姓亲近爱戴他,不忍心欺骗他。曾经有人告发卓茂部下亭长接受了他赠送的米肉,卓茂问那人说:“是亭长跟你索要的?还是你有事嘱托他办而送给他的?抑或是平时你认为他对你有恩而送给他的?”那人说:“是我自己去送给他的。”卓茂说:“你赠送,他接受,为什么要告发呢?”那人说:“我私下听说贤明的君主,让百姓不害怕官吏,官吏不收取百姓财物。现在我害怕官吏,因此送他米肉。”卓茂说:“大凡人类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尊敬的道理。现在邻里之间尚且赠送礼物,这是用来使人互相亲近的方式,何况官吏和百姓之间呢?大凡人出生以后,就成群聚居,混杂相处,所以有了纲常礼义以便互相交往。唯独你不想学习这些,难道你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年节时赠送他米肉,是礼节啊。”那人说:“如果像这样,刑律为什么禁止这种事呢?”卓茂笑着说:“刑律规定大法则,礼义顺从人情。现在我用礼义教导你,你一定没有怨恨;用刑律来惩治你,你该怎么办呢?”当时,天下发生大蝗灾,黄河以南二十多县都遭了蝗灾,惟独不进入密县县界。督邮上报说了这个事,太守不信,亲自到县考察,看到真实情况才服气。守令与卓茂并居官舍,时间久了,吏人们都不去守令处了。这时王莽执政,设置了大司农六部丞,勉励督促农桑之事,调卓茂担任京部丞,密县百姓老老少少都流泪跟随着为他送行。

  光武帝刚即位,先去访求卓茂,卓茂谒见,当时年龄已七十有余。建武元年下诏书说:“前密县县令卓茂,坚守节操敦厚坚毅,严于律己修养自身,诚恳忠心没有其他的想法,心地善良,贤士确实能做别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就会名冠天下,理应受到天下重赏,所以武王诛灭商纣,加封比干的坟墓,表彰商容的乡闾。现在任命卓茂为太傅,封褒德侯,赏赐一乘车马,衣一套,金五百斤。”卓茂为人淡泊坦荡、喜好圣贤之道,只追求实际不好虚名,立身行事处于清浊之间,从成童束发到白首老人,从未与人发生过争执。

  材料二:

  史官评论道:建武之初,群雄方在扰攘,啸呼者连响,据城自保者相望,这正是日促事多不暇给足之时。卓茂以一名小小的县令,并无其他奇能,而且已经七十多岁,而能首加聘命,接受优词重礼,这与周武王封比干表商容和燕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事的事有什么区别呢?于是那些蕴藏义愤希望归于正道的宾客们,越关山险阻,捐弃宗族,以排闼金门绣户者就多了。性情厚道心胸宽广近似于仁,受到冒犯而不计较接近于恕,遵循这个道理,埋怨悔恨怎么会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