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子贡东见越王: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子贡东见越王: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阅读答案与翻译

  材料一:

  子贡东见越王,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问曰:“此僻狭之国,蛮夷之民,大夫何索然若不辱乃至于此?”子贡曰:“吊君,故来。”越王勾践再拜稽首,曰:“孤闻祸与福为邻,今大夫之吊,孤之福矣。孤敢不问其说?”子贡曰:“臣今者见吴王,告以救鲁而伐齐,其心畏越。”越王再拜,曰:“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遁逃,上栖会稽,下守海滨,唯鱼鳖见矣。今大夫辱吊而身见之,又发玉声以教孤,孤赖天之赐也,敢不承教?”子贡曰:“今吴王有伐齐、晋之志,君无爱重器以喜其心,无恶卑辞以尽其礼。而伐齐,齐必战。不胜,君之福也。彼战而胜,必以其兵临晋。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则君制其余矣。”越王再拜,曰:“昔者,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孤之怨吴,深于骨髓。孤身不安重席,口不尝厚味,目不视美色,耳不听雅音,既已三年矣。焦唇干舌,苦身劳力,上事群臣,下养百姓,愿一与吴交战于天下平原之野。思之三年,不可得也。今大夫有赐,敢不待令乎?”子贡曰:“臣观吴王为数战伐,士卒不息。夫子胥为人精诚,中廉外明而知时,不以身死隐君之过,正言以忠君,直行以为国,其身死而不听……”越王大悦。

  (节选自《吴越春秋·夫差内传》

  材料二:

  子贡曰:“赐为君观夫吴王之为人,坚强以恣下,下不能逆,数战伐,士卒不能忍。太宰嚭为人,智而愚,强而弱,巧言利辞以内其身,善为伪诈以事其君,知前而不知后,顺君之过以安其私,是残国之吏,灭君之臣也。”越王大悦。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孤A少B失C前D人E内F不G自H量I与吴K人L军N败O身P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爱指吝惜,与《种树郭橐驼传》中“则又爱之太恩”的“爱”字意思不同。

  B.羽毛即羽旄,古时常用鸟羽和施牛尾为旗子的装饰,故也作为旌旗的代称。

  C.重席指层叠的席子,即两层席,古代坐席,以层数多少来区分地位的尊卑。

  D.逆的意思是反对,与《孔雀东南飞》中“逆以煎我怀”的“逆”字意思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贡向东到越国拜见越王,勾践对他礼遇有加,并感谢他屈尊前来而又送上金玉良言,且表示愿意接受其指教。

  B.子贡见吴王时,劝告吴王援救鲁国而攻打齐国,可吴王心里害怕越国;子贡劝越王向吴王示好,促成吴王伐齐之事。

  C.子贡对吴国讨伐齐国之事进行了推演,认为不管吴国胜利与否,结果都对越国有利,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

  D.越王对吴王的怨恨深入骨髓,他节制物欲,身受劳苦,刻苦磨砺自己,希望有朝一日能和吴国一战,但一直未能实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王闻之,除道郊迎,身御至舍。

  (2)吴王奋其民之众以残吾国,鄙吾百姓,夷吾宗庙。

  14.子贡认为吴国终不会有好结果,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3分)

  答

  10.EIM(每处1分,共3分。)【解析】“前人”做“失”的宾语,语意完整,其后应断开;“不自量”和“与吴人战”一个是思想方面,一个是行动方面,中间应断开;“军败身辱”是“战”的结果,“战”后应断开。参考标点:孤少失前人,内不自量,与吴人战,军败身辱。

  11.(3分)D【解析】“逆以煎我怀”中的“逆”意思不是反对,而是“预料、想到将来”。

  12.(3分)C【解析】错在“越国都可以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据前文,制服吴国的残余力量,还有一个前提是“骑士锐兵弊乎齐,车骑、羽毛尽乎晋”,即吴国讨伐齐国成功且又攻打晋国。

  13.(1)越王听说这件事后,就修整道路,到城外迎接子贡,亲自驾车送至客舍。(译出大意给2分,“除”“身御”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