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文本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 文本二: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

文本一: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 文本二:越王曰:寡人躬行节俭

  (2)不遵守中正平和之道,不推究事物的起源和终结,就导致君位倾覆,万物离散。(“原”“倾”各1分,句意2分)

  14.①齐宣王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认为臣民不应放逐、杀害君主。②孟子、范蠡站在百姓的角度,认为桀、纣无道,自取灭亡,“汤放桀,武王伐纣”是正义之举。(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文本一:

  齐宣王问道:“商汤放逐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有这些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齐宣王)问:“做臣子的杀害他的君主,可以吗?”孟子说:“败坏仁爱的人叫做‘贼’,败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俱全的人叫做‘独夫’。我只听说(武王)诛杀了独夫纣罢了,没听说过臣子杀害君主。”

  文本二:

  越王勾践说:“我亲自奉行勤俭节约,访求礼遇贤士,不使名声超过实际,这些是我能够做到的。(但是)要多积贮粮食,让百姓富裕起来,这要受到天时变化和水旱灾害的影响,难道就取决于我一人吗?用什么办法来防备灾害、积贮粮食呢?”范(蠡)先生回答说:“管辖百里范围的神灵,就能够成为治理千里之地的君王。商汤尽力遵守中正平和之道,提拔伊尹为相,收罗天下杰出的人才,训练士卒,率领各诸侯国军队讨伐夏桀,为天下百姓清除凶恶的坏人,天下百姓都歌颂并归附他。这就是所说的遵守中正平和之道的人。”越王说:“好啊。中正和谐之道能带来这样的结果!我虽然比不上那些圣贤的君王,但也想遵守中正平和之道,努力去实行它。现在各诸侯国的封地,有的多有的少,强弱也不相同。战争随时都会发生,我又用什么办法去应对这种突然的变故呢?”范先生回答说:“懂得保护别人的人,就能够君临天下,成就王业;不懂得保护别人的人,就会失去天下。”越王又问:“什么叫做保护别人?”范先生回答说:

  “上天产生万物,并且教导百姓利用万物而生活。人获得粮食就可以不死,粮食能够救活人,也能够杀人。所以称为人身。”

  越王问范先生说:“把握什么能使国家昌盛?推行什么会使国家灭亡?”范先生回答说:“把握中正之道国家就昌盛,骄奢淫逸、铺张浪费国家就灭亡。”越王说:“我想听听这方面的道理。”范先生说:“我听说古代的贤德圣明君主,都遵守中正平和之道,能探究事物的起源和终结,因此君位稳固,万物安定;不遵守中正平和之道,不推究事物的起源和终结,就导致君位倾覆,万物离散。从周文王、周武王的业绩中,从夏桀、殷纣的事迹中,就能够了解到这一点。古代从天子到诸侯,他们的灭亡,无一不是逐渐沾染了嗜好美味的恶习,沉溺于声色之中,迷恋那些奇珍异宝,所以他们的国库就空虚了。(这样的国君)一心只想使国内的官吏百姓困苦不堪,以换取自己短暂的快乐,(其结果必然是)百姓都悲伤不已,于是人心瓦解,背叛君主,夏桀、商纣就是这样的国君。最终(他们)身死国灭,为天下人所讥笑。这说的就是推行奢侈必定灭亡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