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 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阅读答案与翻译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 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阅读答案与翻译

  :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节选自《论语·八佾篇》)

  二:

  有道之士固骄人主,人主之不肖者亦骄有道之士,日以相骄,奚时相得?若儒墨之议与齐荆之服矣。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士所归,天下从之,为帝。帝也者,天下之适也;王也者,天下之往也。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周公旦,文王之子也,武王之弟也,成王之叔父也。所朝於穷巷之中,瓮牖之下者七十人。文王造之而未遂,武王遂之而未成,周公旦抱少主而成之。故曰成王不唯以身下士邪?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弗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之士,一日三至而弗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骜禄爵,吾庸敢骜霸王乎?” 遂见之,不可止。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反见翟黄,踞於堂而与之言。翟黄不说,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女欲官则相位,欲禄则上卿。既受吾实,又责吾礼,无乃难乎!”故贤主之畜人也,不肯受实者其礼之。礼士莫高乎节欲,欲节则令行矣。文侯可谓好礼士矣。好礼士,故南胜荆於连堤,东胜齐於长城,虏齐侯,献诸天子,天子赏文侯以上闻。

  (节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项是(3分)

  A.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B.世侈举租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C.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面内行修/王犹少

  D.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儒墨,指儒家和墨家,儒家讲“爱人”,墨家讲“兼爱”,理念不同,战国时并为显学。

  B.“天下之所适也”与“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两句中的“适”字含义不同.

  C.“三至”指多次前往,“三”在古文里常虚指多数,如“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踞,文中指伸开剧坐,是无礼之举,《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中的"跽"与此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道之士傲视君主,君主亦傲视有道之士,这将使君臣不相得,作者对后者有批评之意。

  B.路公旦朝见住在穷巷陋室中人,礼贤下士。辅佐周成王在文王和武王的基础上实现大治。

  C.面对翟黄的不悦,文侯认为其已获得官位故可无礼待之,依孔子的观点,文侯做法不当。

  D.二以尧、周公、齐祖公、魏文侯为例,阐明了“礼贤”之因,也提出了贤才的标准。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贤主则不然,士虽骄之,而己愈礼之,士安得不归之?

  (2)士骜禄爵者,固轻其主,其主骜霸王者,亦轻其士。

  14.“礼贤下士”素来为执政者之美德。请结合文段,概括执政者礼贤下士的原因。(3分)

  答

  10 (3分)C

  【试题分析】世多举桓公之内行,内行虽不修,霸亦可矣。诚行之此论,而内行修,王犹少,此句意为:世人大多指责桓公的私生活,他的私生活虽然不检点,(但有如此好士之心)称霸还是可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生活还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

  11.(3分)C

  【试题分析】 "三而竭"中"三"表序数,即"第三"的意思。

  12.(3分)D

  【试题分析】文段并未提出贤才的标准是什么。

  13(8分)

  (1)(4分)贤明的君主则不是这样,士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却越发用礼对待他们,(这样的话)士人怎么能不归附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