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 二:有道之士固骄人主阅读答案与翻译
【评分参考:4分。译出大意给1分;“骄”“礼”“安”三处,每译对一处给 1 分。】
(2)(4分)看轻爵位俸禄的士人,显然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轻视士人。
【评分参考:4分。 译出大意给1分;“傲”“固”“士傲爵禄者”(句式)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14. (3分)
①贤才品行高尚,聪明智慧,值得尊重。
②礼贤下士可招致人才,成就大业。
③贤才多不慕名利,执政者只需以礼相待方可招揽。
【评分参考:3分。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答对即可。】
【参考译文】
一:
鲁定公问:"君王差使臣子,臣子侍奉君王,依什么原则?"孔子回答说:"君王差使臣下要以礼相待,臣子要用忠心侍奉君王。”
二:
有道的士人本来就傲视君主,不贤明的君主也傲视有道的士人,他们天天这样互相傲视,什么时候才能相投?这就像儒家、墨家的观点和齐国、楚国的服饰互相不同一样。贤明的君主就不是这样,士虽然傲视自己,而自己却越发用礼对待他们,(这样,)士人怎能不归附他呢?士人归附他了,天下人就会跟着他们(归附)。所谓帝,是指天下人都来亲附的人;所谓王,是指天下人都来归服的人。尧不用帝王的身份去会见善绻,面朝北恭敬地向他请教。尧是天子;善绻是平民。尧为什么这样过分地礼遇他呢?因为善继是得道的人,对得道的人,不可傲视。尧衡量自己的德行智谋不如善绻,所以面向北恭敬地向他请教,这就叫做无比公正。不是无比公正,谁又能礼遇贤者呢?周公旦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弟弟,周成王的叔父。他拜访过七十个住在穷巷陋室里的人。对于周朝,文王开了头而没有完全成就大功:武王灭商成就大功而天下大治尚未完成:直到周公辅佐年幼的成王才真正完成.“成王”之称由此而来,(这种情况的出现)难道不是因为礼贤下士吗?齐桓公去见小臣稷,一天中多次前往都没能见到。跟随的人说:“大国的君主去见一个平民,一天中多次前往都没能见到,就算了吧!”桓公说:“不对。看轻爵位俸禄的士人,固然轻视君主;看轻王霸之业的君主,也轻视士人。纵使先生他看轻爵位俸禄,我怎么敢看轻王霸之业呢?”桓公终究见到了小臣稷,随从没能阻止住他。世人大多指责桓公的私生活,他的私生活虽然不检点,(但有如此好士之心,)称霸还是叫以的。如果真的按上述原则去做,而且私生活还好,就是称王恐怕还不止呢!魏文侯去见段干木、站得疲倦了却不敢休息。回来以后见翟黄,箕踞于堂上来跟他谈话。瞿黄很不高民。文侯说:“段干木,让他做官他不肯做。现在你想当官就身居相位,你已经接受了我给你的官职,又要求我以礼相待,恐怕很难办到吧。”所以贤明的君主对待士人,不肯接受官职的就以礼相待。礼遇士人没有比节制自己的欲望更好的了。欲望得到节制,命令就可以执行了。魏文侯可以说是喜好以礼待士了。喜好以礼待士,所以向东能在长城战胜齐国,俘虏齐侯,并把他献给周天子,周天子封赏他为上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