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 二: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

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 二: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

  一:

  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张则君令行。故省刑之要,在禁文巧;守国之度,在饰四维;顺民之经,在明鬼神,祗山川,敬宗庙,恭祖旧。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节选自《管子·牧民》)

  二:

  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军于瑕以待之。随人使少师董成①。斗伯比言于楚子曰:“吾不得志于汉东也,我则使然。我张吾三军而被吾甲兵,以武临之,彼则惧而协以谋我,故难间也。汉东之国随为大,随张必弃小国,小国离,楚之利也。少师侈,请赢师以张之。"楚大夫曰:"季梁在,何益?"斗伯比曰:"以为后图,少师得其君。"王毁军而纳少师。

  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李梁止之曰:“天方授楚,楚之赢,其诱我也,君何急焉?臣闻小之能敌大也,小道大淫。所谓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上思利民,忠也;祝史正辞,信也。今民馁而君逞欲,祝史矫举以祭,臣不知其可也。”公曰:“吾牷肥腯,粢盛②丰备,何则不信?"对曰:"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故奉牲以告曰,‘博硕肥腯’,谓民力之普存也,谓其畜之硕大蕃滋也,谓其不疾簇蠡③也,谓其备腯咸有也。奉盛以告曰,'洁粢丰盛',谓其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也。奉酒醴以告曰,'嘉栗旨酒',谓其上下皆有嘉德而无违心也。所谓馨香,无谗慝也。故务其三时,修其五教,亲其九族,以致其禋祀。于是乎民和而神降之福,故动则有成。今民各有悦而息神乏主裁鼎独违甚何逼之有!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随侯惧而修政,楚不敢伐。

  (摘编自《左传·桓公六年》)

  【注】①董成:主持和谈。②粢盛: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③簇蠡(cù Ií):一种畜病。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3分)涂黑。

  今A民B各C有D悦E而F息G神H乏I主J裁K鼎L独M违N甚O何P逼Q之R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的是(3分)

  A.间,指挑拨离间,与《鸿门宴》中“道芷阳间行”的“间”字意思相同。

  B.馁,指饥饿,与《送东阳马生序》中"无冻馁之患矣"的"馁"字意思相同。

  C.慝,通“匿”,指存有邪念,与成语中“销声匿迹”的“匿”字意思不同。

  D.五教,在文中指五种伦理道德,也就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武王带兵入侵随国,攻打到瑕地后,就在当地驻扎,派出使者莲章与随国谈判,随国也派少师来主持和谈。

  B.斗伯比认为少师狂妄自大,就建议楚武王隐藏军队实力,以此助长他的狂妄,少师果然中计,率军追逐楚军。

  C.季梁认为国君祭祀时的牲畜又大又肥,黍稷也丰盛完备,但如果对百姓没有好处,这样的祭祀就不能取信于神明。

  D.季梁建议随侯应关注农事,教化百姓,使他们和睦相处,这样百姓才能团结一心,神灵也会降下福气,做事就会成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守在仓廪。

  (2)君姑修政而亲兄弟之国,庶免于难。

  14.在治理国家方面,管子和季梁的共同理念是什么?他们分别是怎样说的?请结合文本概括。(3分)

  答

  10.(3分)E J N

  (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四处以上不给分)

  11.(3分) A (“道芷阳间行”的“间”指抄小路的意思)

  12.(3分) B (“少师果然中计,率军追逐楚军”错,原文中季梁阻止了随军的追击)

  13.(8分)

  (1)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4分。大意2分,“牧”“务”各1分)

  (2)国君您暂且(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就能免于祸难。(4分。大意2分,“修”“庶”各1分)

  14.(3分)答案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