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 二: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

一:凡有地牧民者,务在四时 二:楚武王侵随,使薳章求成焉

  二人的共同理念:以民心为重。

  管子认为,政令能否顺利推行,在于是否顺应民心。季梁认为,君王应该以民为先,民和才能取信于神。(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译文】

  凡是拥有封地治理百姓的君主,应该致力于遵从四时(保证生产),确保粮食贮备。国家财富积累得多,远方的人就前来投奔,土地充分开辟,百姓就长居而不会离去:仓库寇实,民众就懂得礼节。龙食充足,民众就珍惜荣誉 元

  离耻辱;在上位者衣着、器物等有法度,百姓的家庭就六亲和睦而稳固,高扬礼义廉耻,君主政令就能推行。所以精简刑罚的关键,在于禁止奢侈;捍卫国家的法度,在于强化礼义廉耻四大纲领;教化民众的大法,在明示鬼神之礼,敬奉山川神灵,敬事宗庙祖先,善待亲戚故旧。政令能够推行,在于它顺应民心;政令废弛,是因为它违背民心。

  二:【译文】

  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薳章去求和。把军队驻扎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了。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狂妄,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狂妄。”楚国大夫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禁武王故意损毁军容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准备答应。季梁劝阻说:“上天正在帮助楚国,楚国军队显得疲惫懈怠的样子,是引诱我们。国君何必急于出兵?下臣听说小国之所以能够抵抗大国,是小国有道,而大国君主放纵无度。所谓道,就是忠于百姓而取信于神明。上边的人想到对百姓有利,这是忠;祝史真实不欺地祝祷,这是信。现在百姓饥饿而国君放纵个人享乐,祝史浮夸功德来祭祀,下臣不知怎样行得通。”随侯说:“我祭祀用的牲口都既无杂色,又很肥大,黍稷也都丰盛完备,为什么不能取信于神明?”季梁回答说:“百姓,是神明的主人。因此圣王先团结百姓,而后才致力于神明。所以在奉献牺牲的时候祝告说‘牲口又大又肥’,这是说百姓的财力普遍富足,牲畜肥大而繁殖生长,并没有得病而瘦弱,又有各种优良品种。在奉献黍稷的时候祷告说“洁净的粮食盛得满满的”,这是说春、夏、秋三季没有天灾,百姓和睦而收成很好。在奉献甜酒的时候祝告说‘美酒又好又清’,这是说他们上下都有美好的德行而没有坏心眼。所谓的祭品芳香,就是人心没有邪念。因此春、夏、秋三季郝努力于农耕,修明五教,敦睦九族,用这些行为来祭告神明。这样百姓便和睦,神灵也降福,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现在百姓各有各的想法息神没有依靠,国君一个人祭祀丰富,又能求得什么福气呢?国君您顿且(先)修明政治,亲近兄弟国家,或许就能免于祸难。"随侯感到恐惧,从而修明政治,楚国就没有敢再来攻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