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 二:武王即位,周公旦为辅阅读答案
一:
文王死九年,天下八百诸侯,会于孟津之上,不言同辞,不呼自来,尽知武王忠信,欲从武王,与之伐纣。当是时,比干、箕子、微子尚在,武王贤之,未敢伐也,还诸侯。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武王见贤臣已亡,乃朝天下,兴师伐纣,杀之。武王未下车,封比干之墓,发太仓之粟,以瞻天下,此武王以礼信也。
武王封周公,使相成王。成王少,周公臣事之,当是之时,赏赐不加于无功,刑罚不加于无罪。天下家给人足,禾麦茂美。使人以时,说之以礼,上顺天地,泽及夷狄。管叔,蔡叔不知周公而谗之成王。周公乃辞位,出,巡狩于边一年。天暴风雨,日夜不休,五谷不生,树木尽偃。成王大恐,乃发金縢之柜,察周公之册,知周公有盛德。王乃夜迎周公流涕而行周公反国天应之福,五谷皆生,树木皆起,天下皆实。此周公之盛德也。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吴内传第四》
二:
武王即位,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九年,武王上祭于毕,东观兵,至于孟津。是时,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
居二年,闻纣昏乱暴虐滋甚,杀王子比干,囚箕子。太师疵、少师强抱其乐器而奔周。于是武王遍告诸侯曰:“殷有重罪,不可以不毕伐。”
武王已克殷,问箕子殷所以亡,箕子不忍言殷恶,以存亡国宜告,武王亦丑,故问以天道,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惧,穆卜,周公乃祓斋,自为质,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后而崩。太子诵代立,是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畔周,公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武庚、管叔,放蔡叔。周公行政七年,成王长,周公反政成王,北面就群臣之位。
(节选自《史记·周本纪》)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王A乃B夜C迎D周E公F流I涕J而K行L周M公N反O国P天O应R之S福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下车,文中指从战车上走下来,与《张衡传》的“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的意思相同。
B. 发,文中指打开,与《促织》中“成有子九岁,窥父不在,窃发盆”的“发”字意思相同。
C. 偃,文中指倒下、倒伏,与成语中“偃旗息鼓”的“偃”字意思相同。
D. 克,文中指攻克,与《论语》中“克己复礼为仁”“克”字意思不相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周武王用礼义取信天下,文王死后天下八百诸侯都同时在孟津会和,虽然他们的语言互不相通,但不用招呼都从四面八方赶来。
B. 当天降异象时,成王心生畏惧,于是打开王室封存秘藏的文件柜,查阅有关周公的册子,才知道周公是一位有高尚道德修养的人。
C. 周武王战胜殷后,向箕子询问殷灭亡的原因。箕子不忍心说殷朝的不好,就向武王讲述了国家存亡的道理,武王也觉得不太好意思。
D. 当管叔、蔡叔等人怀疑周公,进谗言甚至联合武庚叛乱时,周公辞去相位,去边地巡查一年,继而平复叛乱,诛杀武庚、管叔,流放蔡叔。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二年,纣贼比干,囚箕子,微子去之。
(2)周公旦为辅,召公、毕公之徒左右王,师脩文王绪业。
14. 周公的“盛德”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简要概括。
【答案】
10. F L P 11. A 12. A
13. (1)(诸侯退军)两年后,纣王杀害了比干,囚禁了箕子,微子(也)离开了(纣王)。
(2)周公旦担任辅相,召公、毕公等人辅佐帮助武王,以文王为榜样,承继文王的事业。
14. ①能治政。周公赏罚分明,治下百姓富足,福泽四方。
②守本分。周公斋戒沐浴,祷告上苍,愿代武王受病痛之苦。
③知退让。周公面对谗言,辞去相位;功成身退,还政成王。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