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阅读答案与翻译

尹子奇领兵十三万趣睢阳阅读答案与翻译

  答

  10.B

  11.D【解析】“其谁之功也?”中“其”是“这”的意思;“其皆出于此乎?”中的“其”是“大概”的意思。

  12.C【解析】“让士兵们各自为战更好”并非原因。

  13.(1)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且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

  (满分4分,得分点:“且”,况且、而且; “走”,撤退、逃跑; “密迩”,附近、近旁。 句意1分。)

  (2)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残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

  (得分点:“穷”:处境窘迫;“将”:率领 ;“虽”,即使。 句意1分。)

  14.两则都反映出张巡和许远坚守睢阳的艰难,具体有哪些困难?他们的坚守有什么意义?请结合两则简要概述。(3分)

  困难:①缺乏粮食(或士兵饥饿羸弱)无法战斗;②兵力消耗(不足),又没有援兵。

  意义:保护了江、淮,为朝廷最终平定叛乱做出贡献。

  【参考翻译】

  尹子奇带领十三万军队奔赴睢阳。许远向张巡告急求救,张巡从宁陵带兵进入睢阳。张巡自己有军队三千人,跟许远的军队合共六千八百人。叛军全部人马逼近睢阳城,张巡督促激励将士,日夜苦战,有时一天交战达二十次;总共激战十六天,擒获叛军将领六十多人,杀死对方士兵二万多,睢阳士气大涨。

  尹子奇又征兵几万,攻打睢阳。睢阳城粮食将尽。将士每人每天分米一合,用茶纸、树皮夹杂在一起作为食物。士兵也消耗至一千六百人,都因饥饿不能战斗。有人建议放弃守城往东撤退,张巡、许远商量,认为:“睢阳是江、淮一带的屏障,如果放弃睢阳撤离,叛军一定会乘胜长驱直入,这样就无法守住江、淮了。况且我们的士兵饥饿病弱,逃跑(撤退)一定不能到达目的地。古代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尚且相互相救援帮助,何况睢阳附近的众位将帅呢!还不如坚守睢阳来等待援兵。”

  癸丑(初九)这一天,叛军登上城头,将士们因为病弱,不能再战。张巡向西拜了两拜说:我已经竭尽全力,但没有守住睢阳城,生时既然不能报答陛下的恩德,死后应当变为恶鬼来杀死叛贼!'随后睢阳城被叛军攻陷,张巡与许远都被俘。尹子奇问张巡说:“听说将军你每当作战时眼角都要睁裂,牙齿都要咬碎,这是为什么?"张巡说:"我是坚决想要吞掉你们这伙叛逆的反贼,只是力量不够罢了。”尹子奇就用刀撬开张巡的口探视,发现所剩下的不过三四颗牙齿。尹子奇十分欣赏张巡的忠义,不想杀掉他。他的部下却说:“张巡是忠义守节的人,终究不会被我们所用。况且他深得军心,留下他的性命,将成为后患。”于是尹子奇就把张巡斩杀。张巡将死时,神色自若,面不改色,意气扬扬像平常一样。

  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他们忽散忽合,变化不定,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所以需要将领们在很短的时间内面对时机应对突发的事件,如果让他们动不动就要请示大将,那事情就来不及处理了,这样做是不知道作战用兵的变化。所以我让士卒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熟悉士卒的情况,这样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就如手使用自己的指头一样自如。兵与将都相互熟悉,部队各自为战,不是很好吗!”每当战斗激烈时,有的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立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我绝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贩军决战。”将士听后,没有人敢不返身拼死而战的,最后都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巡又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他号令严明,赏罚分明,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争先拼死效力。(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当张、许二位刚守城的时候,哪能知道别人最终不来救援,从而弃城预先逃走呢?如果睢阳不能坚守,即使逃到其他地方又有什么用处?等到没有救兵而且处境窘迫的时候,率领着那些受伤病废、饥饿羸弱的残兵,即使想逃走,也一定无法到达要去的地方。张、许二位这样贤明,虑已经很精密周到了!坚守一座城池,来保卫国家,凭借千百名接近死亡的士兵,抵挡百万名日益增多的敌军,掩护江淮流域,从而阻遏叛军的兵势。唐王朝没有被灭亡,这是谁的功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