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阅读答案与翻译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遂观其本传,可谓公平正直。又汉、魏已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废廖立、李严于南中,立闻亮卒,泣曰:‘五其左衽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卿等岂可不企慕及之?朕今每慕前代帝王之善者,卿等亦可慕宰相之贤者,若如是,则荣名高位,可以长守。”玄龄对曰:“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真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尽至公之要,囊括区宇,化成天下。”太宗曰:“此直朕之所怀,岂有与卿等言之而不行也?”
长乐公主,文德皇后所生也。贞观六年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征奏言:“天子姊妹为长公主,天子之女为公主,既加长字,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殊,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公主,理恐不可,实愿陛下思之。”太宗称善。乃以其言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敬重魏征,殊未知其故,而今闻其谏,乃能以义制人主之情,真社稷臣矣!妾与陛下结发为夫妻,曲蒙礼敬,情义深重,每将有言,必俟颜色,尚不敢轻犯威严,况在臣下,情疏礼隔 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因请遣中使帛五百匹,诣征宅以赐之。
刑部尚书张亮坐谋反下狱,诏令百官议之,多言亮当诛,惟殿中少监李道裕奏亮反形未具,明其无罪。太宗既盛怒,竟杀之。俄而刑部侍郎有阙,令宰相妙择其人,累奏不可。太宗曰:“吾已得其人矣。往者李道裕议张亮云‘反形未具’,可谓公平矣。当时虽不用其言,至今追悔。”遂授道裕刑部侍郎。
贞观十一年,时屡有阉宦充外使,妄有奏,事发,太宗怒。魏征进曰:“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今日之明,必无此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太宗曰:“非卿,朕安得闻此语?自今已后,充使宜停。”
(选自《贞观政要·公平》,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需加句读的三处依次填入答题卡的方框中。(3分)
臣A闻B理C国D要E道F在G于H公I平J正K直L今M圣N虑O所P尚Q诚R足S以T极U政V教W之X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左衽,上衣在左侧开襟,古代少数民族服装样式,文中指受异族统治。
B.“情虽有殊”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殊”字含义相同。
C.结发,文中指成婚。古礼,成婚之夕,男左女右束发共髻,故名“结发”。
D.“必俟颜色”与“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行并序》)两句中“颜色”一词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对房玄龄等人说起诸葛亮做丞相时上表把廖立、李严罢官放逐到南中一事,希望房玄龄等人能以诸葛亮的公平正直为榜样。
B.长乐公主出嫁时,唐太宗陪送的财礼比以前长公主出嫁时高出一倍,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
C.刑部尚书张亮因谋反罪被关进监狱,许多人都认为张亮应该被杀头,只有殿中少监李道裕上奏表示反对,唐太宗盛怒之下还是将张亮杀了。
D.刑部侍郎一职空缺时,唐太宗让宰相推选人才,可宰相多次推荐的人都遭到了唐太宗的否定,后来唐太宗任命李道裕为刑部侍郎。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朕比见隋代遗老,咸称高颎善为相者。(4分)
(2)故韩非谓之说难,东方朔称其不易,良有以也。(4分)
14.请简要陈述魏征反对阉宦充任外使的理由。(3分)
答
10.FLQ【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臣闻理国要道,在于公平正直,今圣虑所尚,诚足以极政教之源。(每填对一处给1分)
11.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古代文言知识的能力。“颜色”前者意思是“脸色”,后者意思是“容颜”。
12.B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概述内容要点的能力。“魏征以唐太宗在对待两位公主有感情上的亲疏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说法错误,魏征是以不合礼仪为由提出了反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