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阅读答案与翻译-《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黑貔貅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劳动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太史公曰:学者多称五帝,尚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西至空桐,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者近是。予观《春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章矣,顾弟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

  (节选自《史记·五帝本纪》)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B.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C.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D.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气,即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气,此处代指天地运行的规律。

  B.岱宗,泰山别名之一,它是五岳中的东岳,具有丰厚的政治文化内涵。

  C.荐绅,通“搢绅”,也写作“缙绅”,文中是指官员把笏板插在大带间。

  D.顾,与其后的“弟”同义,都与“但使龙城飞将在”的“但”语义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帝天资聪颖,刚刚出生就十分有灵性,在襁褓中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物看得透彻。

  B.黄帝征战四方,遍讨天下不顺从的诸侯,足迹覆盖四方,非常的辛苦,进行了包括合兵、筑城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履行了天子的职责。

  C.黄帝治民务本,他迎合天地运行的规律,顺应阴阳之变、生死之理、存亡之因,带领百姓发展农业,教化万物,勤勉努力,又厉行节约。

  D.本文之前关于五帝的传述情况比较复杂,毕竟年代久远,有的记叙失于残缺,有的记载失于粗疏,孔子师生所作的探究又没能够流传下来。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2)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

  14.黄帝是通过“修德振兵”的种种举措才使诸侯“咸服”,成为“天子”。请结合文本,概括他成为“天子”之前的一系列的征伐。(3分)

  答

  10.【答案】A(诸侯之间互相侵伐,祸害百姓,而神农氏无力征讨。于是轩辕就动用武力去讨伐那些不来朝拜神农氏的人,因而诸侯都对他表示臣服与追随。而蚩尤最凶暴,没有人能够制服他。)

  【解析】侵伐,反意复合词,侵略、攻伐,指互相争斗,不能拆开。享,进献贡品,此处“不享”,动词活用为名词,不进贡朝拜的人,若修饰了“诸侯”,那么下一句就没有主语,且全文中的“诸侯”都是联盟者而非分裂者,所以,在“诸侯”之前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