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孔丛子·答问》《韩非子·难一》阅读答案与翻译

《孔丛子·答问》《韩非子·难一》阅读答案与翻译

  11.B(B项,“与……中的‘劝’词义不相同”错误,“不可以不劝爱人”中的“劝”是 “鼓励、劝勉”的意思,和文中的“劝”词义相同。D 项,现代汉语中“诬蔑之辞”指以捏造事实来诋毁别人名誉的话)

  12.C(“世人”“常通过引经据典……使自己更加贤能,以争取民众的信任”错误,根据材料二中的“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可知, 通过引经据典、援用圣贤来成就自己,争取民众信任的是“好事而穿凿者”,而非“世人”,选项扩大范围)

  13.(1)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 所以先奖赏他。

  【评分标准】共 4 分。“骄侮”(高傲轻慢)、“唯”(只有)、“是以”(因此,所以)各1 分,句子大意 1 分。

  (2)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

  【评分标准】共 4 分。“一隅”(一小部分,一个方面)、“审”(仔细考察)、“信”(真实)各 1 分,句子大意 1 分。

  14.赵襄子奖赏群臣时,孔子已经去世许多年,不可能对此表达意见。

  【评分标准】共 3 分。一点 3 分,意思相近即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赵襄子被国困在晋阳成中,突围后,奖赏有功的五个人,高赫是受赏者中功劳第一的。张孟谈说:“晋阳城突围的事,高赫没有大功劳,现在却在受赏者中功劳排第一,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城被围一事上,我的国家形势危急,社稷危亡啊。我的大臣们都对我有高傲轻慢的意思,只有高赫没有失掉君臣之间的礼节,所以先奖赏他。”孔子听说这件事后,说:“善于奖赏啊,赵襄子!奖赏一个人后天下做臣子的都不教失礼了。”有人说:孔子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善于奖赏的,(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赵襄子有君臣相亲的恩泽,执行着有令即行、有禁即止的法令,如果还有高傲轻慢的臣子,这是赵襄子失去了处罚的原则。做臣子的,参议政事并且有功劳的就奖赏。现在高赫仅仅因为不高傲轻慢,赵襄子就奖赏他,这就奖赏错了。所以说:孔予不懂得什么叫善于奖赏。

  材料二:陈郡有个叫武臣的,对孔鲋说:“韩非确立法度,他和孔子不同的言论太多了,我常常探完他们言论的内涵并比较他们所做的事,发现它们历久不变、长久流传,在遏制奸邪、劝勉行善方面,韩非未必是错误的,孔子未必是全部合适的,像韩非那样的人,也是当代的圣人了。” 孔鲋说:“如今世人说到高的一定要说达到了天的顶点,说低的必然要说深渊。那些喜欢多事而且喜欢穿凿附会的人,定会引述经书中的话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援引圣人的话来显示自己贤明, 他们想以北取得愚昧民众的信任从而使自己的学说有所依托。就像诸子的书,里边的道理都是这样。请允许我简略地说其中的一小部分,您来仔细考察它真实与否。”武臣说:“好。”孔鲋说: “从前赵、韩一起吞并知氏,赵襄子进行奖赏,首先奖赏没有功劳的一般人臣然后才奖赏有功劳的臣子。韩非的书里记载说‘孔子认为赵襄子奖赏得好’,引用孔子的话来为自己的观点张本,

  然后非难孔子的说法。(韩非书里说的和孔子的意思)怎么会有不同呢?然而实际上是欺诈之言。用什么来证明我说的是对的呢?我的祖先孔子在春秋鲁哀公六年四月己丑去世,到哀公二十七 年荀瑶和韩、赵、魏联合攻打郑国,遇到陈恒(率齐国军队救郑)而返,那时孔子去世已经去世又十一年了,而晋国四卿都还在世。再往后到鲁悼公十四年,知氏才灭亡。这两件事情前后相隔很远,而韩非(在书里)公然将两件事情合为一件来说,竟然没有惭愧之意。由此可见世上有 这么多好事之徒,都是韩非的罪过。所以我因此对韩非这样的小道沉默不言,对诸子的学说堵 住耳朵不听已经很久了。但是你立起很短的表来计量天的高度,竖起寸长的手指来测量深渊,在大道上蒙昧而不能醒悟,相信胡说妄言而怀疑圣人,这当然不是我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