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说楚王曰:“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奏,两国敌俟交争,其势不两立。而大王不与秦,秦下甲兵,据宜阳,韩之上地不通;下河东,取成皋,韩必入臣于奏。韩入臣,魏则从风而动。秦攻楚之西,韩、魏攻其北,社稷岂得无危哉?且夫约从者,聚群弱而攻至强也。夫以弱攻强,不料敌而轻战,国贫而骤举兵,此危亡之术也。夫从人者,饰辩虚辞,高主之节行,言其利而不言其害,卒有楚祸,无及为已,是故愿大王之熟计之也。且夫秦之所以不出甲于函谷关十五年以攻诸侯者,阴谋有吞天下之心也。楚尝与秦构难,战于汉中。楚人不胜,通侯、执珪死者七十余人,遂亡汉中。楚王大怒,兴师袭秦,战于蓝田,又却。此所谓两虎相搏者也。夫秦、楚相弊,而韩、魏以全制其后,计无过于此者矣,是故愿大王熟计之也。秦下兵攻卫、阳晋,大王悉起兵以攻宋,不至数月而宋可举。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凡天下所信约从亲坚者苏秦,封为武安君而相燕,即阴与燕王谋破齐共分其地。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居二年而觉,齐王大怒,车裂苏秦于市。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国形亲之国也大王诚能听臣,臣请秦太子入质于楚,楚太子入质于秦,请以秦女为大王箕帚之妾,效万家之都,以为汤沐之邑,长为昆弟之国,终身无相攻击。臣以为计无便于此者。故敝邑秦王使使臣献书大王之从车下风【注】,须以决事。”楚王曰:"楚国僻陋,托东海之上。寡人年幼,不习国家之长计。今上客幸教以明制,寡人闻之,敬以国从。”

  (节选自《战国策·楚策一》,有删改)

  【注】从车下风:谦辞,献给您的车下风,表示不敢直接献给大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B.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C.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D.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破从连横”的“从”指合纵,与《过秦论》“从散约败”的“从”含义相同。

  B.“熟计之”的“熟”指仔细,与《师说》“孰能无惑”的“孰”含义相同。

  C.“经营”,文中指规划治理,与现在“超市经营某类商品”中的“经营”含义不同。

  D.“诚能听臣”的“诚”指如果、果真,与《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的“诚”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仪游说楚王,目的是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最终,楚王接受了张仪的主张,答应参加连横阵线。

  B.张仪认为,如果楚王不与秦国联合,会导致韩国、魏国投降秦国,从而使楚国两面受敌,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C.张仪分析天下形势,说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的国家都是弱国,以一群弱国去进攻强大的秦

  国,将使国家危亡。

  D.连横的代表人物是张仪,合纵的代表人物是苏秦。在张仪看来,主张合纵之人夸夸其谈,

  苏秦更是伪诈反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举宋而东指,则泗上十二诸侯,尽王之矣。

  (2)乃佯有罪,出走入齐,齐王因受而相之。

  14.张仪从哪些方面游说楚王,并最终取得了成功?请简要说明。(3分)

  答

  10.D【解析】“以一诈伪反覆”是“苏秦”的定语,不应断开,排除A、C。“经营天下”“混一诸侯”结构相同,二者应断开;排除B项。此外,“其不可成也亦明矣”句式完整,不应断开。"接境壤界"是"固形亲之国也"的原因,应该断开。参考标点:夫以一诈伪反覆之苏秦,而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其不可成也亦明矣。今秦之与楚也,接境壤界,固形亲之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