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张仪为秦破从连横阅读答案解析与翻译

  11.B【解析】“孰能无惑”的“孰”表疑问,谁,哪一个。

  12.C【解析】C项错在"楚国及其他合纵联盟的国家都是弱国"。原文是"凡天下强国,非秦而楚,非楚而秦”,无论张仪口中,还是历史事实,楚国都不是弱国。

  13.(1)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或翻译为: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都由您统治了。

  (“举”,攻占、攻取、攻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王”,称王、统治。关键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

  (2)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

  【“佯”,假装;“走”,逃跑;“相之”,任命他为相国(使……为相,当相)。关键点各1分,句子大意1分】

  14.①从军事形势上,楚国如果不与秦国联合,将会处于危险境地,并且两国交战,楚国无胜算;②从合纵国实力上,大多数合纵国是弱国,无力与强秦抗衡:③从连横的利益上,楚国将获得人质秦太子、万户大邑等好处;④力主合纵者,只是夸夸其谈,一旦大祸临头,便会无能为力。⑤秦楚相争,两败俱伤,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可乘机进攻楚国;⑥秦楚联手,楚可获取泗上十二诸侯。(每点1分,共3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张仪为秦国瓦解合纵联盟,组织连横阵线,游说楚王说:“大凡天下的强国,不是秦国,就是楚国,不是楚国,就是秦国,两国不相上下,互相争夺,势不两立。如果大王不与秦国联合,秦国出兵杀进来,占据宜阳,韩国的上党要道就被切断:他们进而出兵河东,占据成皋,韩国必然投降秦国。韩国投降秦国,魏国也必然跟着归顺秦国。这样,秦国进攻楚国的西边,韩、魏又进攻楚国的北边,楚国怎能没有危险呢?况且那合纵联盟,只不过是联合了一群弱国,去进攻最强的秦国。以弱国去进攻强国,不估量强敌而轻易交战,致使国家贫弱而又经常发动战争,这是危险的做法。那些主张合纵联盟的人,夸夸其谈,巧言辩说,赞扬人主的节操和品行,只谈好处而不谈祸害,一旦大祸临头,就无能为力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至于秦国之所以十五年来不出兵函谷关进攻诸侯,是因为它有阴谋吞并诸侯的野心。楚国曾与秦国交战,战于汉中。楚国未取胜,通侯、执珪以上官爵死了的有七十多人,终究失掉了汉中。楚王于是大怒,出兵袭秦,战于蓝田,又遭失败。这就是所谓两虎相斗啊!秦国和楚国互相削弱,韩、魏两国却保存实力,乘机进攻楚国的后方,出谋划策没有比这样再错误的了,因此希望大王深思熟虑。秦国出兵进攻卫国及阳晋,大王出动全部军队进攻宋国,不到数月,就可以占领宋国。攻占了宋国再继续向东前进,那么泗上十二诸侯,您在这些地区都能称王了(您都能统治这些地区了)。在诸侯中倡导合纵联盟最坚定的苏秦,被封为武安君,而出任燕相,就暗中与燕王合谋进攻齐国,瓜分齐国。于是他假装在燕国获罪,逃跑到齐国,齐王于是接纳了他,并任命他为相国。过了两年,齐王发觉他的阴谋,非常气愤,便车裂苏秦于集市中。依靠一贯诳骗欺诈、反复无常来求荣的苏秦,想要图谋左右天下,统一诸侯,这不可能成功,也是很明显的了。现在,秦、楚两国接界,本来应是友好的国家。大王如能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让秦太子做楚国的人质,让楚太子做秦国的人质,让秦女做大王侍奉洒扫的小妾,并献出万户大邑,作为大王的汤沐邑,从此秦、楚两国永远结为兄弟之邦,永远互不侵犯。我认为没有比这更有利于楚国的了。所以秦王派我出使贵国,呈献国书给您的车下风,敬候您的决定。”楚王说:“楚国地处穷乡僻壤,靠近东海之滨。我年幼无知,不懂得国家的长远大计。现在承蒙贵宾英明的教导,我听从您的高见,谨率本国参加连横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