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战国策·赵策二阅读-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战国策·赵策二阅读-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守四封之内”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愁居慑处”,是动宾结构的并列短语,其主语是“弊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错误,摈:遗弃、排斥。句意: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

  B.“于反覆不宜卤莽”中“反覆”是“书信往返”的意思。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

  C.正确。

  D.“纵散约败”的“约”为“盟约”之意。句意:六国的军事同盟解散了,盟约就失败了。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错误,原文为“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与秦结交的只有楚国。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党”,同盟;“孤居”,孤立无援;“得”,能。

  (2)“弃群臣”,驾崩,去世;“奉祠祭”,在位,亲政,治国;“窃”,私下,暗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可概括出,赵国孤立无援;

  结合“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可概括出,秦国军队力量强大;

  结合“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可概括出,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参考译文:

  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主张,去游说赵武王说:“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 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 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为宰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一人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听从师傅,不能参与国政。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我尚年轻,执政为时不久,但对合纵本来私下心里就怀疑。认为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才打算重新考虑,改变政策,向秦割地以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派车) 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割让河间之地献给秦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