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战国策·赵策二》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阅读答案与翻译-《战国策·赵策二》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傧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度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切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制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得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 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连横,战国时期的外交策略,指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与“合纵”相对,是张仪提出的外交策略。

  B. 九鼎,中国的代名词,是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C. “守白马之津”的“津”和“风烟望五津”的“津”含义不同,前者指“渡口”,后者指“交通要道”。

  D. 车裂,用五辆车把人体撕裂为五块,有时直接用五头牛或马来拉,所以俗称“五牛分尸”或“五马分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张仪为秦国推行连横主张游说赵武灵王,首先将国书献给赵国的御史,然后当面向赵王阐明秦国立场,凸显事件的严肃性。

  B. 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只是一种借口。秦国以自己曾受赵国威胁为由胁迫赵王,根本目的是想让赵国接受连横之策,臣服于秦国。

  C. 张仪游说赵武灵王时说秦国已经派出三路大军围攻赵国,即让齐国军队驻扎在邯郸之东,韩、魏军队驻扎在黄河以南等。

  D. 面对不利的形势,赵武灵王托词奉阳君蒙蔽先王,自己较少参与国政,最终决定亲自朝见秦惠文王,并把河间之地割给秦国。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

  ②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答案】

  10. D 11. C 12. A

  13. ①“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国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让您得知此事。

  ②当先王离开人间的时候,我年龄还相当小,亲政的时日不多,内心本就对合纵之策非常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