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生活知识参考!
当前位置:首页 > 我爱学习 > 文言文 >节选《乐毅报先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节选《乐毅报先王书》阅读答案与翻译

  材料一:

  臣闻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昔者伍子胥说听乎阖闾①,故吴王远迹至于郢;夫差弗是也,赐之鸱夷②而浮之江。故吴王夫差不悟先论之可以立功,故沉子胥而弗悔;子胥不蚤见主之不同量,故入江而不改。

  (节选自《乐毅报先王书》)

  材料二:

  昔者,吴王夫差兴师伐越,败兵就李。大风发狂,日夜不止。吴王曰:“寡人昼卧,梦见井嬴溢大,与越争彗,越将扫我,军其凶乎?孰与师还?”子胥曰:“王其勉之哉,越师败矣!臣闻井者,人所饮;溢者,食有余。越在南,火;吴在北,水。水制火,王何疑乎?风北来,助吴也。昔者武王伐纣时,彗星出而兴周。武王问,太公曰:‘臣闻以彗斗,倒之则胜。’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愿大王急行,是越将凶,吴将昌也。”

  子胥至直,不同邪曲。捐躯切谏,亏命为邦。是非不讳,直言不休,庶几正君,反以见疏。谗人间之,身且以诛。范蠡闻之,以为不通:“知数不用,知惧不去,岂谓智与?”胥闻,叹曰:“吾背楚荆,挟弓以去,义不止穷。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太古以来,未尝见人君亏恩,为臣报仇也。臣获大誉功名显著胥知分数终于不去。先君之功,且犹难忘,吾愿腐发弊齿,何去之有?蠡见其外,不知吾内。今虽屈冤,犹止死焉!”子贡曰:“胥执忠信,死贵于生;蠡审凶吉,去而有名;种留封侯,不知令终。二贤比德,种独不荣。”

  伍子胥父奢,为楚王大臣。为世子聘秦女,夫有色,王私悦之,欲自御焉。奢尽忠入谏,守朝不休,欲匡正之。而王拒之谏,听谗邪之辞,系而囚之,待二子而死。尚③孝而入,子胥勇而难欺。累世忠信,不遇其时,奢谏于楚,胥死于吴。《诗》云:“谗人罔极,交乱四国。”是之谓也。

  (节选自《越绝书》)

  【注】①阖闾:一作阖庐,春秋时吴国国君。②鸱夷:马皮做成的囊。③尚:伍尚,伍奢的大儿子。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臣A获B大C誉D功E名F显G著H胥I知J分K数L终M于N不O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蚤,通“早”,与《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的“蚤”字含义相同。

  B.兴师,文中是大规模举兵、起兵的意思,与成语“兴师动众”中的“兴师”含义不同。

  C.背,指反叛、背弃,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皆背晋以归梁”中的“背”含义相同。

  D.私,指私自、私下,与《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臣之妻私臣”中的“私”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乐毅认为善始不一定善终,伍子胥说动阖闾是一个好的开始,被夫差溺死江中是一个不好的结局。

  B.夫差攻打越国期间,白天休息时做了一个梦,伍子胥根据五行学说和历史典故,认为夫差的梦境是吉利的预兆。

  C.伍子胥知道要被杀也没有离开吴国,而范蠡审视利害后离开了吴国,虽然两人结果不同,但子贡对两人的做法都是肯定的。

  D.楚王逮捕了伍奢,但没有马上杀他,想诱骗伍奢的两个儿子回来一块杀掉,但伍奢的儿子们没有被欺骗,逃离了楚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胥闻灾异或吉或凶,物有相胜,此乃其证。

  (2)吾前获功,后遇戮,非吾智衰,先遇阖庐,后遭夫差也。

  14.材料二引用《诗经》中的话语“谗人罔极,交乱四国”,具体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材料二简要说明。(3分)

  答

  10.DHL(每处1分)

  11.B 12.D

  13.(1)我听说灾异有的吉利有的凶险,万物都有相互压服、制约的地方,这就是它的证据。(“或”,有的;“相胜”,相互压服、制约;“乃”,是;“证”,证据。每点1分,句意1分)

  (2)我先前获取功劳,后来遭到杀戮,不是我的智慧减少,而是因为我开始时遇到的是阖庐,后来遇到的是夫差。 (“戮”,杀戮,杀害;“智衰”,智慧减少;“遭”,遇到。每点1分,句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