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登路寝之台,不能终,而息乎陛阅读答案与翻译
12.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思路点拨 “逢于何于是专程去向晏子请教对策”说法不当,根据“逢于何遭丧,遇晏子于途”可知,逢于何是在路上遇到晏子的。
13.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的能力。
答案 (1)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关键词“卑”“使”的翻译各1分,句意3分)
(2)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关键词“节”“残”的翻译各1分,句意3分)
参考译文
景公登路寝宫前的高台,不能到达顶端,就在台阶上休息,非常气愤地改变了脸色,很不高兴地说:“是谁建的高台?让人这么疲惫?”晏子说:“您如果想节省体力,就不要让人修这么高;既然让人修这么高,就不要怪罪修建的人。现在修高了,跟着就给加上罪名;修低了,也跟着给加上罪名,我冒昧地问一句,像这样役使人可以吗?古时候君主修建宫室,是为了便利生活,不搞成奢侈华丽,所以他们自身节俭又教育百姓。到了夏朝衰微的时候,它的君王桀背弃了为君的德行,修建了以美玉为的宫室门户;商朝衰微的时候,商的君王纣修建了顷宫灵台,修得低矮的有罪,修得高大的有赏,因此他们自身都遭到了祸害。现在您的情况是,修高了也有罪,修低了也有罪,这比夏、商的君王桀、纣还厉害,百姓精疲力竭,但仍避免不了罪名,我担心国家将有覆灭的危险,您也不能享有齐国了!”景公说:“您说的好,我自己知道修建路寝台确实劳民伤财,没有用处,又埋怨筑台的人,这是我的罪过了。假如不是先生您的教诲,我怎么能够保持国家?”景公于是下了路寝台,拜了两拜,不再登上去。
景公修成了路寝台的台基。逢于何遇上丧事,在路上遇到晏子,在晏子的马前拜了两次。晏子下车向逢于何拱手还礼,说:“先生有什么事吩咐我?”逢于何回答说:“我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要葬在路寝台的基墙下,希望请求国君准予合葬。”晏子说:“唉!困难啊,虽然这样,我将替你转告这件事,如果请求得不到同意,你将怎么做?”逢于何回答说:“君子总是有作为的,像我这样的小民,我将用左手扶着灵车,右手捶心,站到饥饿枯槁而死,用它来告知四方的人士:“我是不能安葬我母亲的人。”
晏子说:“好。”于是入朝见景公,说:“有一个叫逢于何的,母亲去世了,占卜说要葬在路寝墙下,当如何处置此事?他希望母亲和父亲合葬。”景公改变脸色,很不高兴,说:“从古到今,你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的宫室的事情吗?”晏子回答说:“古代的国君,他们修宫室节约,不侵占百姓的居室,楼台亭榭简朴,不毁坏死人的坟墓。所以未听说过请求安葬死人在国君的宫室的事情。现在君王大量修建宫室,抢夺百姓的居室,到处建楼台亭榭,毁坏死人的坟墓,这使活着的人忧愁,不能安居,死了的人分离,不能合葬。过度奢侈玩乐,对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一概轻慢,不是做国君的德行啊。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与需求,不顾念百姓,这不是保存国家的办法。况且我听说,活着的人不得安居,叫做蓄积忧愁;死了的人得不到安葬,这叫蓄积悲哀。蓄积忧愁就怨恨,蓄积悲哀就危险,您不如答应他。”景公说:“好。”